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农民日报/2024 年/12 月/26 日/第 008 版对话
真抓实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对话张作林、慕明军、高俊峰、何清
主持人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韩松妍
张作林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X工委书记、宁乡市委书记
慕明军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高俊峰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副旗长
何 清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X总支书记
在“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际,期待乡村的整体发展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让“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 三农” 工作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 压舱石” 作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当躬身乡土的人们回顾 2024 年时会有哪些感悟?对 2025 年又有哪些新期待?本期对话邀请张作林、慕明军、高俊峰、何清四位基层领导干部讲述他们这一年的经历、思考与收获。
留在村里就业创业的乡亲更多了
主持人:2024 年您所在的地方在“ 三农” 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作林:今年以来,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 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 目标,宁乡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 14 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 15 位,均比去年前进 1 位,获评中国产业研发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商业“ 领跑县”、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最受市场喜爱的湖南避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慕明军: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我们元阳县今年继续精准发力抓好防返贫监测、脱贫群众增收帮扶、“ 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我们统筹整合衔接资金 4.65 亿元,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争取资金 8205 万元,实施项目 45 个, 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投放小额信贷 1.27 亿元,“ 两不愁三保障” 问题常态清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年度人均纯收入 17630 元,同比增长 13.71%。
高俊峰:内蒙古畜牧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我们土默特右旗实施了畜牧业规模化行动,落实国家、自治区奶业振兴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整县推进项目,加快推动乐牛、明泉 2 个千头奶牛牧场建设。加快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实施肉羊肉牛扩群提质,新建、改扩建肉羊规模化养殖场 10 个,肉牛养殖场 10 个,建成旗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
35 个。同时,推动农牧业产业链延伸,建成敕勒川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重点围绕粮饲、乳、肉、糖、果蔬等优势,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有加工企业和项目 15 家,加工业总产值达 30 亿元,农畜产品就地转化率达到 76%。
何清:2024 年,柏桥村在各级X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以“ 头号力度” 推进“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 百千万工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们的荔枝产业发展得更好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了,群众通过荔枝定制、民宿餐饮、劳务输出等实现增收致富。柏桥农创园周边又进驻了一批商家,柏桥广场白天迎来各地来客,晚上形成热闹的“ 柏桥夜市”,聚了人气、旺了财气。购物、旅游、民宿、夜市等产业发展起来,周边村民就业更方便了。2024 年村中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增黑化亮化村道 1.8 公里,建成环园路 1.1 公里,环村路 9 公里,
第 1 页 共 5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被评为“ 广东省‘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广东省美丽庭院村”“ 茂名市先进基层X组织”。
主持人:回首这一年,您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哪些乡村新变化?这之中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和瞬
间?
慕明军:今年最让我感到欣喜的变化,就是留在村里就业创业的乡亲更多了,特别是年轻人,老百姓就地就近就业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元阳县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县,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 24.21 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 17.28 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 7.2 万人,务工收入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但农村地区“ 一老一小” 问题随之而来,群众要在“ 背井离乡” 和“ 养家糊口” 中做出抉择。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确保群众稳岗就业持续增收的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探索“ 中介回引” 模式,通过劳务公司、外出务工人员招引回流企业到元阳建厂立业,该模式也在全省进行推广和运用。今年 12 月,元阳县德熙纺织厂正式投产,第一期可为县内提供 800 个劳动力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在“ 家门口” 就业的愿望,有效破解了返乡务工难、家庭增收难及“ 一老一小” 照顾难等问题。
张作林:今年,我们投入财政资金 5000 余万元,以宁乡花猪、土鸡、栀子等特色种植养殖庭院经济为重点,实施产业帮扶项目 200 余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带动 1.1 万余户实现增收,户均增收 8000 元以上。令我最难忘的是在调研花猪产业时,了解到宁乡当地的养猪大户贺桂香养的花猪品质好,但因为销售渠道单一,局面难以打开。于是我在朋友圈帮她带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