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新清华/2024 年/12 月/13 日/第 005 版专题报道
水利系师生接力传承,“ 清” 水润泽新疆大地
记者 王晓霞
在祖国西北的辽阔土地上,有这样一群清华人,他们不远千里,肩负着水利建设的使命,奔赴新疆玛纳斯县。面对复杂的极端环境,他们定规划、做设计、建大坝、开沟渠,以师带徒,代代接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当地百姓送上了宝贵的“ 清” 泉。他们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他们的故事滋润百姓“ 疆” 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清华水利人。
最新技术” 解“ 最难题目”
1997 年,在新疆玛纳斯县石门子水库大坝设计审查阶段,清华大学水利系提出的采用“ 碾压混
凝土坝” 方案受到部分专家激烈质疑。质疑声并非毫无道理。玛纳斯县位于最大温差为 70 多度的
高寒地区、地震烈度为 8 度的高震区,坝基又以比较软弱的砾岩为主,在这样复杂极端环境下建造
110 米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首次,意味着更多困难、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创新,则意味着更多可复制的技术突破、更低成
本、更牢固和更安全。
在水利系教授、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刘光廷心中,这不仅仅是科研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祖国边疆修建这座拱坝,能够实实在在促进农业灌溉,兼以防洪、发电和旅游,是一件造福一方的创举。
难归难,但刘光廷有信心。他的信心除了基于对技术的掌握,更源自强大的“ 后方支持”。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系统、 综合的特征, 要想顺利完成重大项目,就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具有团队精神。当时,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学校X委等都给予大力支持。水利系组织了全系三分之一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众人拾柴火焰高,水利系设计的新坝型最终从图纸变为现实。
后来的媒体报道中指出,该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集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成果于一体的一项示范工程,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在类似地质、地形、气候条件下修建水库提供了极好范例。
“ 最认真的态度” 建成“ 最高的碾压混凝土”
在新疆玛纳斯县石门子水库的建设过程中,水利系的师生们以最认真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建成了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刘光廷认为,工程虽然复杂庞大,每一处细节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有一次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