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日报/2025 年/1 月/24 日/第 005 版要闻
关于 2024 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5 年 1 月 14 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4 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浙江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忠实践行“ 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 一号工程” 和“ 十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力推动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安定有序,充分展示了“ 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 的使命担当。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9 万亿元,达 9.01 万亿元,增长 5.5%,高于全国 0.5 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增加值增长 3.5%;二产增加值增长 6.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5.1%。从三大需求看,外贸出口增长 9.5%, 项目投资增长 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 进的动能持续激发,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8.3%、10%,服务机器人(93.8%)、新能源汽车(47.8%)、集成电路(28.8%)等产量快速增长。全省经营主体数量 1095.2 万户、增长 5.9%,新增“ 雄鹰” 企业 50家、上市公司 23 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44 家、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398 家。
(二)争取用好政策有力有效。“ 两重” 建设成效明显,坚持“ 国家所需” 与“ 浙江所能”相衔接、“ 硬投资” 与“ 软建设” 相结合,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216 个“ 两重” 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两新” 工作创造性开展,完成工业设备更新 14.2 万台(套)、电梯更新 10025台,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 23.9%、35.8%。政策红利最大程度释放,系统落实中央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 用好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并扩展至中型企业, 全省无还本续贷余额 1.7万亿元、增长 34.9%;新增专项债券额度 3279 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 233 亿元,301 个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 8+4” 经济政策体系优化实施,省级安排财政资金 1023.6 亿元,为经营主体减负超 3000 亿元,新增建设用地 32.8 万亩,保障重大项目用能 1600 万吨标准煤。
(三)“ 千项万亿” 重大项目全力推进。1299 个“ 千项万亿” 工程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1.4 万亿元,投资完成率 129.6%,新建项目开工率 100%,其中,甬金高速金华段改扩建、镜岭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杭州地铁 15 号线一期、芯联集成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杭温高铁、嘉兴斯达微电子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投运。项目管理效能提升,围绕“ 谋、开、建、投” 四个一批,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 长期有储备、短期可实施、梯次能接续” 的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定《省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 工程重大项目认定标准》,压茬推进项目前期。创新建立“ 721” 分类分层分级协调机制,构建问题“ 发现—分办—协调—督办—销号” 全周期管理闭环。
(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
区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7.6%,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先进
第 1 页 共 6 页
制造业提能升级,加快培育“ 415X” 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4 个、总数达 8个;“ 415X” 集群规上制造业企业营收 9 万亿元左右。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打造首批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11 家,新增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 200 家,新增省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区域)50 家。
(五)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创新能级持续提升,深化“ 315”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 18 家、累计 38 家,新增重大科技成果 110 项,获国家科技奖 30 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 3.2%, 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 4 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力推进,扎实推进“ 双一流 196” 工程、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加快实施 12 所高水平大学“ 一校一策”建设方案,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 56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73 个。人才引育力度不断加大,新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2300 多人、其中引进顶尖人才 41 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39 万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扎实推进,制定实施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推动教科人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高校与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深度合作,全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落户杭州。
(六)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重大开放平台提能升级,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获批建设,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获批实施。开放枢纽作用不断增强,深入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 宁波舟山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 4%、 11.3%, 浙江中欧班列 (义新欧)开行 2619 列、增长 10%。稳外贸优外资有力推进,货物贸易出口 3.9 万亿元、稳居全国第2,跨境电商出口增长 19.1%。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上升至全国第 3,制造业外资占比 51%。长三角一体化扎实推进,成功举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推动居民服务“ 一卡通” 提质扩面等 10件实事落地见效,沪苏湖高铁等建成通车。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
(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面推进,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持续改进提升“ 最多跑一次”“ 办不成事兜底窗口” 等做法,强制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缩至 27 项(全国最少)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民营经济 32 条政策,2024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和民营企业制造业 500 强、服务业 100 强、研发投入 500 家、发明专利 500 家等五张榜单浙江上榜数均居全国第一,首次实现大满贯。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推进,出台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构建规范有序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等,持续抓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任务落实。
(八)“ 三大差距” 持续缩小。新时代“ 千万工程” 不断深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覆盖率达 51.7%,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 土特产” 全产业链达 126 条、总产值 3216 亿元,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 1.8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1.1%。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达 62.1%,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农业转移人口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1466.5 万人。山区海岛县加快高质量发展,创新建立山区海岛县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山海协作结对机制,山区海岛县 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推进,开展舟山、淳安、龙游、景宁“ 一市三县”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建立完善与人口发展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机制。 对口支援、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工作持续深化,迭代升级“ 浙里石榴红”“ 启明行动” 等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