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藏日报(汉)/2025 年/1 月/27 日/第 005 版高原要闻
西藏自治区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25 年 1 月 19 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 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X的治藏方略,按照自治区第十次X代会和十届自治区X委历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 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 总要求,聚焦“ 四件大事” 聚力“ 四个创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全区经济发展逐季向好。
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8.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 1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8%、8.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
(一)聚焦投资拉动,项目建设持续加力。牢固树立“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的理念,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根基。一是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落实任务。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赴京汇报衔接,各部门常态化对接部委,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累计落实中央政府投资 827 亿元、超额完成 800 亿元年度计划,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 296.9 亿元、财政资金 202.6 亿元、车购税 243.4 亿元、民航发展基金 8.1 亿元、彩票公益金 10.9 亿元、增发国债 59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6.1 亿元。二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制定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和季度攻坚行动方案,每月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经济运行会商会,落实省级领导包保机制,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187 个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超额完成 1618 亿元年度任务。21个包保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688 亿元,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拉日高速建成投运。三是项目储备力度加大。启动“ 十五五” 规划建设项目方案编制工作,及时梳理争取纳入国家规划的重大项目清单、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大庆项目和 2025 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库已储备前期工作成熟项目 1367 个。
(二)聚焦动能转换,产业质效持续提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持续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确保经济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一是农牧业稳健发展。出台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粮食产量 110 万吨以上,其中青稞 89 万吨,肉蛋奶产量达 96 万吨,一产增加值增长 10%以上。出台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87 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1.1 万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 50 个,农
第 1 页 共 8 页

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 10%以上。二是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重点能源项目完成投资 530 亿元、增长 32%。金上、澜上、藏中、藏东南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已建在建电力装机 2705 万千瓦,其中建成电力装机 916 万千瓦、增长 27%以上。三是绿色工业加速转型。召开全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全年升规工业企业 20 家,2 家工业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高原多功能系列炊具累计销售 112 万件、销售收入 4.2 亿元。拉萨经开区、藏青工业园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四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召开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荣获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预计全年游客人数达 6400 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 750 亿元,分别增长 16%、15%,实现文化产业总产值 109 亿元、增长 22%。冈仁波齐—玛旁雍错、 芒康千年古盐田列入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名单。 G219、 G349 等线路文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是高新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印发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出台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标准体系参考框架等 11 项公共数据标准。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拉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批产业平台建成运行, 自治区、 各地 (市) 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行, 全区 “ 1+7+N”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5G 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及 70%行政村。预计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 10%左右。六是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 12%、17%。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333.6 亿元。七是边贸物流业高效发展。制定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扶持特色优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若干措施,21 个边境县内外贸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出口货物查验场封关启用,尼泊尔海外仓建成投用。日喀则(吉隆)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全区口岸货运量和货运值分别增长 40%、44%,边境贸易额增长 20%。八是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藏医药研究在制剂和医疗器械方面取得新突破,“ 十味龙胆花颗粒” 等 5 种藏药获批国家新药证书,药物消脂丸取得制剂批号,全区第二个藏医器械“ 藏医头部热疗仪” 审批上市。全区藏药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 31.1 亿元,其中藏医医疗机构院内藏药制剂总产值 1.6 亿元。九是通航产业有序发展。开工建设 3 个机场。
(三)聚焦消费升级,市场信心持续增强。充分发挥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季提升,从年初的负增长跃居全国前列。一是政策支撑更加有力。出台“ 消费促进年” 工作方案,开展“ 幸福西藏· 乐享生活” 系列促消费活动,累计使用财政补贴资金 4.58 亿元,拉动消费增长 38.4 亿元。制定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及行业配套措施,形成“ 1+N” 政策体系。下达专项资金 8.95 亿元,更新设备
6.5 万台(套) 、改造管网 13.8 公里,实现消费品以旧换新超 19 万笔、撬动消费品零售额 19.5 亿
元。二是消费场景更加多元。举办“ 中华美食· 西藏味道” 美食大赛和体验周、首届直播电商大
赛、拉萨首届进口商品展览会、全国供销系统高原农特产品走出去产销对接等活动。完成第二批
12 家“ 西藏老字号” 认定及 35 家“ 西藏绿色餐饮企业” 授牌,培育限上企业 138 家。
(四)聚焦要素保障,发展支撑持续巩固。坚持优化要素配置、强化政策供给,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能源供需平稳。印发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方案,22 个“ 光伏+储能” 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网电站累计发电量增长 5.1%;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13.2%,电力、成品油、石油液化气、天然气供需总体平稳。二是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创历史新高、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0.36%、 0.01%。 普惠金融质效显著提升,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7.2%、122.8%,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增长 13%。三是土地要素保障有力。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高出国家任务,获得国家 3000 亩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四是物流运输总体平稳。完成客货运量分别增长 12%、2%。
(五)聚焦民生福祉,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办好 21 项民生实事。一是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 5.1 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助 9.8 亿元、惠及 3.5 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占 12%以上。 推广以工代赈项目 1178 个, 带动农牧民就业 15.9 万人、 发放劳务报酬 12.5 亿元。
第 2 页 共 8 页

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 64.8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72 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教育医疗事业加快发展。西藏班招生规模突破 1 万人,全区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全覆盖,拉萨师专升本工作完成国家评估,西藏大学新校区(一期)项目全面开工,日喀则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成办医院改扩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教育“ 三包” 经费年生均标准达 5620 元。医疗卫生领域“ 八项行动” 取得显著成效,“ 1+7+13” 医院提质增效,完成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三乙” 复审,包虫病、大骨节病、儿童先心病、白内障手术治疗做到应治尽治、愿治尽治,完成城乡居民健康体检 287 万人。全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自治区藏医院获批为全国首个民族医类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昌都市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三是社会保障不断加强。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 7.9 亿元,惠及城乡低保对象 17 万人、特困人员 1.3 万人、临时救助对象 2.7 万人次。推动“ 川藏”“ 渝藏”“ 青藏” 社保一卡通跨区域融合应用。推进 116家农村幸福院和 65 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累计服务 76 万人次。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
757 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目标完成率位居全国第一。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种分值付费(DIP)
改革实现地(市)全覆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 96.02%,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 98.33%,残疾
人服务设施增长 20.5%。 免费发放低氟健康茶 3459 吨。 四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开展 7 个县 (区)
特许经营清洁能源供暖试点,实施海拔 5000 米以上乡镇和农牧区供暖,受益群众超 20 万人。实
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3.95 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开工 118 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五是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建立省级领导助农兴农包保和“ 点对点” 抓乡村振兴示范工作机制。完善落实防返贫
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监测范围扩至 8000 元(含)以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