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区“八五”普法工作总结
在“八五”普法期间,某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的稳步实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全县范围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风气愈发浓厚,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普法责任
(一)科学规划普法工作
为了有条不紊地推进普法工作,某县精心谋划年度普法工作。每年都制定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细致规划各乡镇、各单位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的核心任务和工作安排。这些要点依据当年的法治建设重点、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确保普法工作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建立普法工作中长期规划评估机制。除了年度工作要点,还建立了普法工作中长期规划评估机制。每三年对全县的普法中长期规划进行一次全面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衡量规划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普法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
2.开展普法工作民意调查。为了深入了解群众对普法工作的需求和期望,每年定期开展普法工作民意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例如,询问群众最希望了解哪些法律法规、对普法宣传形式有何建议等。民意调查的结果为普法工作的规划和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使普法工作更贴合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明确普法责任清单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要求,制定全县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该清单详细列出各机关单位需要承担的普法内容、对象、方式以及预期效果等。这一举措明确了各单位在普法工作中的职责,避免了职责不清导致的推诿现象,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随着法律法规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立了普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例如,当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或者旧法修订时,及时调整相关单位的普法责任。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新兴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新法律需求,适时在责任清单中增加相应的普法任务,确保普法内容与时俱进。
2.设立普法责任监督小组。为了确保各单位严格履行普法责任,设立了普法责任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和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各单位的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是否按照责任清单进行普法宣传、宣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对于未履行好普法责任的单位,监督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
(三)加强组织协调推动
积极组织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这一会议为全县普法工作的统筹协调提供了重要平台。在会议上,各成员单位汇报普法工作进展,共同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普法工作重点。
1.建立跨部门普法工作协调机制。为了加强各部门之间在普法工作中的协作,建立了跨部门普法工作协调机制。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法律法规宣传,如环境保护法涉及环保、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由协调机制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协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跨部门普法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开展普法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定期开展普法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为各单位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活动形式包括现场观摩、经验分享会、案例分析会等。例如,组织各单位到普法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或部门参观学习,邀请优秀单位介绍普法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经验交流,推动全县普法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聚焦重点对象,深化普法教育
(一)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教育
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