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日报/2025 年/1 月/20 日/第 006 版专题
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我区用心用情推进“ 五个民政” 建设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通讯员 安忠芳
核心提示
“ 一旦有事,摁下床边的红色按钮,就能通知到儿女,特别方便。” 一张设置在自家卧室的智能化养老床,让柳州市柳南区南苑社区 93 岁老人莫秀珍的生活变得安心;
“ 原以为要回到户籍地安徽省才能申办低保, 没想到在南宁就可以直接办、 直接领到低保金!”一项社会救助改革,让居住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五里亭社区的低保户吴小丽(化名)喜出望外;
……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自治区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胸怀“ 国之大者”,深入开展暖心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高效民政、安全民政建设,全力兜底线、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1 织密兜底保障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 12 岁的小伟(化名),2024 年年初父母相继去世,生活陷入困境。当地政府接到求助信息后,迅速核查,几天后小伟被纳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当月底领到补贴。
“ 对于困境儿童,我们发现一个,保障一个。” 钦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四五” 以来,该市累计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超 1.2 亿元。
在南宁市儿童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4 岁半的家家(化名)在母亲莫女士的陪同下进行康复治疗。
“ 家家来康复中心治疗 3 年了,刚来时无法走路,经过治疗和训练现在能走了。” 家家的改
变让莫女士充满希望。
“ 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全面实行公益服务,切实保障特殊儿童的康复权益。” 该中心主任沈维介绍,康复教育服务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让更多的适龄特殊儿童感受到关怀。
近年来,我区持续提高全区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区现有集中养育孤残儿童的儿童福利机构 17 家,其中 7 家为市级以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全力护航孤残儿童健康成长。
既要“ 护好苗”,也要全方位“ 兜牢底”。
全区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
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
“ 咚、咚”,桂林市永福县永安乡居民盘永华(化名)的家门被敲响,“ 我们是民政局的,发现您之前医疗支出比较高,特地上门了解情况。”
2024 年 10 月,盘永华被确诊为肝癌,花费数万元医疗费,生活一下子变得沉重。当地民政
局接到医保部门共享的医疗数据后,主动到他家核实。
同年 11 月, 盘永华一家三口全部纳入低保 B 类, 每月救助金额 780 元。“ 我们收到了救助金,
第 1 页 共 4 页
工作人员还上门看望、鼓励我丈夫树立康复信心。” 说起这些,盘永华妻子心怀感激。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救助局局长孟光明表示,我区各地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预警与实地查访核实相结合,实现“ 人找政策” 与“ 政策找人” 相结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深化救助改革,救助更有力度——
我区持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积极推进居住地申办改革,用好用足用活“ 先行救助” 政策和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不断提高救助的可及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据统计,2024 年全区开展临时救助 14.28 万人次;居住地申办低保对象 3.72 万户 8.27 万人,其中外省人员 5433 户 10071 人。
强化数据赋能,救助更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