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 年/5 月/4 日/第 003 版观察
聚焦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完善协同监督机制,压紧压实责任,
统筹力量打造“ 阳光工程” ——
一泓清水润荆楚
本报记者 赵震
春末夏初,荆楚大地连绵的群山深处,一辆辆工程车往来穿梭,一台台挖掘机挥舞铲斗,工
人们正奋战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一线。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是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该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沿线由南向北依次穿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襄阳市谷城县和十堰市丹江口市。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两大“ 国之重器” 隔空“ 牵手”,对完善我国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 o180914】
纪检监察机关围绕“ 国之大者” 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紧盯引江补汉工程关键环节开展精准监督,用好协同监督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保障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国家水网“ 主骨架”更加坚实。
1 紧盯安全生产、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精准监督保障工程建设平稳有序
安全生产、设备运输、移民搬迁、资金拨付等,是引江补汉工程的关键环节。纪检监察机关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从严纠治工程建设中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作风不实、贪污腐败等问题,护航大国工程廉洁高效推进。
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纪检监察组、水利部长江委机关纪委,以及湖北省纪委监委驻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管理厅纪检监察组,以“ 四不两直” 方式开展联合监督检查, 发现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存在安全应急设施配备不全、 边坡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向相关单位反馈并督促立行立改。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作为引江补汉工程的项目法人单位,该公司纪委发挥近距离跟进监督优势,联合各相关纪检监察机构,推动完善边坡排水沟等工程措施、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及相关记录填写等,压紧压实各相关单位整改责任。
紧盯引江补汉工程大型设备运输、维护等环节,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督促各相
关部门扛牢责任,推动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堵点卡点问题。
引江补汉工程首台双护盾 TBM(硬岩掘进机)“ 江汉平安号” 总长约 180 米, 整机总重约 3550吨,开挖直径 11.93 米,是推进建设进度的利器。在将该设备运输到宜昌市夷陵区的过程中,遇到部门间沟通不畅等问题,面临拖延施工进度的严重风险。
工作的堵点,暴露出责任落实的盲点。夷陵区纪委监委紧盯责任落实突出问题,以强力监督推动各部门同题共答,拿出解决方案。在该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区交通运输局、属地乡镇、公安等部门积极作为、履职尽责,扫除了设备运输的所有障碍。最终,“ 江汉平安号” 如期抵达引江补汉夷陵段 6 号平洞,该设备预计每月能够向前掘进 260 米左右,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
引江补汉工程输水线路总长 194.7 公里,工程项目的推进与群众的搬迁安置紧密相连,必须做好移民搬迁这道“ 民生题”。对此,纪检监察机关走访搬迁群众,了解诉求,督促相关部门做好保障措施,守护群众切身利益。
征地补偿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涉及搬迁住户 29 户,该市纪委监委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