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文汇报/2025 年/5 月/5 日/第 002 版综合
王公龙首创“ 问题牵引法” 把X的创新理论讲深讲活讲透讲到听众心坎上
激活X校课堂,让真理味道沉淀回甘
本报记者 王宛艺
王公龙讲了快 30 年的X课,一开口有两点没变:一是爱讲故事,二是富有激情。
“ 从个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上海的变化,你才能感悟到国家正在发生变化。” 故事讲究穿插的节奏,他在理论经纬中编织叙事的丝线,既保持课堂的气氛,又防止故事喧宾夺主。但他的激情,贯穿 2 小时整堂课的始终,多年来从未消减。
如果一堂课讲成一杯白开水,虽也能喝,但喝完就忘。王公龙说自己想用思想的沸点泡一壶茶,味醇、韵长,真理的味道在学员心中沉淀出回甘。 “ 讲课,每个人风格不同,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但讲好X的理论,站位要高、研究要深,还要讲得活,不能啰嗦,要干净利落、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尤其不讲官话、套话。”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王公龙觉得自己在做、还将坚守一辈子的事儿,有价值,有成就感:“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只有用中国特色话语表达出来,才能更加贴近群众,更能得到人民认同,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
“ 希望你们把我问倒” 【更 多写作资料+微信:】
王公龙面对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
“ 学员坐在这里,是带着问题而来。或许问题尚处于潜意识状态,没有表达出来,但一定存在。 ” 那些在基层调研时哽在喉咙的困惑、翻阅政策文件时的一知半解,就像未破土的春芽——王公龙的任务,就是撬动他们的思考与讨论,把他们大脑中那些潜意识存在的问题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