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江苏经济报/2025 年/4 月/25 日/第 T08 版理论
构建传统文化赋能文化强市建设的飞轮效应
——扬州文化强市建设的经验与对策
中共扬州市委X校 王利雪
扬州具有丰富且有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 世界美食之都”“ 世界运河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在古城中可以感受到市井风情、城市文化、工商文明、百姓生活、运河文化,同时感受到文化的源流、精神家园和秀美风光。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文化产业、文旅产业赋能,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扬州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进行文化强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飞轮效应指一种通过持续耐心投入和正向循环,逐步积累动能并最终实现高速增长的机制。本文在了解扬州文化强市建设经验的过程中,试图总结传统文化赋能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点,探求传统文化如何赋能文化相关产业实现“ 自驱式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一、长期主义与凝聚发展合力
长期主义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而不是着眼于短期流量和短期利益,关键是抓住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使文化资本在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增值而非损耗,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和挖掘保持长期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要进行系统化和全局性的谋划,进行战略层面的长期主义构建,要坚持主动依托和对接国省战略,区域联动,凝聚发展合力,增强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扬州通过长江、淮河和大运河实现了东西交汇和南北兼容,在发展中可以联动长江经济带城市以及长三角城市,融入重大战略,协同发展,整体谋划,提高整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比如,要在国家文化结构的系统视野下看待长江经济带,它是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集中分布的地带,集中体现了中国山水人文精华和国家形象,在长江的文化视野中寻求扬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山水景观的定位和特质,在大的框架下挖掘和讲好地域文化故事,寻找叙事的逻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明确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从而实现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因此,扬州在发展的趋势更加精益的背景下,借助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公园建设,借助重要区域打造标识度高的载体项目建设,以项目为依托整合全域资源,包括县域乡村资源,形成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