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法院报/2025 年/4 月/30 日/第 005 版民主· 监督周刊
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司法智慧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调研上海法院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何雨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提升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办理质效,4 月 14 日至 17 日,最高人民法院邀请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海事审判等工作提出相关建议提案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赴上海法院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完善保护机制,提升软实力
2024 年 12 月 22 日, 上海港 2024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5000 万标箱, 成为全球首个突破 5000万标箱大关的集装箱码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 5 年稳居全球前三。
这一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 海事审判、海事仲裁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软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倪迪感叹道。
通过调研,代表委员了解到,上海海事法院通过搭建海事司法服务网络、建设海事诉讼专业技术平台等,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航运业发展的前端末梢,例如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船舶产业基地、港航企业等,为当事人和航运企业提供多种便捷司法服务。
“ 我是船员出身,拥有 25 年的航海经历。船员这个职业具有显著的涉外性,但是现有法律不足以覆盖船员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所以这几年我每年都在呼吁船员法单独立法。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倪迪提出了加强船运业司法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船员法立法等相关建议。 “ 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船员条例或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将船员队伍发展深度嵌入国家安全和法律的框架中。”
“ 上海法院积极打造国际海事争议解决优选地,有效提升了法治软实力、规则引领力、企业投资吸引力和国际公信力。 ”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卸船机司机、副班长郑国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推动海事仲裁发展,引进更多专家型仲裁人才,全面提升中国海事仲裁的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
郑国建议,强化长三角海商事司法协作,进一步健全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地区海事法院之间
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全国海商事纠纷多元解纷平台,破解涉外海商事案件审理难点。
代表委员还了解到,青浦区人民法院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法院一同积极推动打造“ 全域协同” 法庭工作联盟,将协作机制拓展至三地 12 家人民法庭,凝聚司法合力,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 建议大力推动涉外海商事审判建设,协同推进海商事审判、海商事仲裁等工作,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司法需求,为建设国际海商事审判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子铱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持续提升涉外审判能力。经过深入调研,她建议法院要加强对自助泊船、避撞规则等新兴领域法律规定的研究探索,完善海事法律规则供给,并强化涉外海事审判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常委、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 “ 科技赋能大有可为,上海海事法院通过技术手段还原海上事故发生过程,让我印象深刻。” 郑磊建议,要加强国别、区域等涉外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发展、对外开放等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的话语权和涉外司法话语体系;要加强底线思维,进一步研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