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5 年/5 月/13 日/第 001 版
一站式受理 一揽子调处 全链条解决
赣榆法院为基层治理增添“ 法” 力
本报通讯员 何春蕾 本报记者 王晓红
“ 没想到,一下子就调解完了,跟在法院打官司的效果一样。” 随着首批款项如期到账,李某等 15 名建筑工人长达两年的讨薪纠纷画上了句号。不久前发生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区综治中心)的这一幕,正是赣榆法院主动融入以司法之力助推社会综合治理的生动注脚。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赣榆区法院以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区综治中心为抓手,以融合法庭、法庭 e 站为延伸,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大司法供给,助推构建“ 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多元解纷新格局。2024 年以来,诉前分流、委托调解各类纠纷12816 件,实质成功调解 5130 件。【更多 写作资料+微信:】
当退休法官用乡音俚语释法说理,当农技专家以年轮根系还原真相,当司法确认给调解协议
穿上“ 法律铠甲”,当示范判决为类案化解树起“ 风向标”,赣榆法院正以法治智慧提升民生温度。
织密网络,打造“ 非诉+诉讼” 无缝衔接新生态
赣榆法院率先完成诉讼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的深度融合,打造好纠纷化解的“ 前沿阵地”。当李某等工人因欠薪问题来到综治中心的综合受理平台时,接待窗口立即启动全链条响应机制。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某建筑公司以各种理由长期拖欠李某等人工资 14.7 万余元。多次讨要无果后,工人们最终一起涌向中心寻求帮助。
面对情绪激动的工人,综合受理平台窗口工作人员在完成纠纷登记受理后,根据来访群众诉
求和类似纠纷的处理经验,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将纠纷分流至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孙宜霞一边对工人们的工资凭证、考勤记录等进行初步审查,一边认真梳理争议焦点。调解现场,当企业代表提出分期方案时,孙宜霞补充道:“ 可以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在分期的过程中,如有任何一笔逾期都将视为剩余款项全部提前到期,都可以到法院就剩余欠款一并申请强制执行。” 面对工人们的半信半疑,孙宜霞提出,“ 大家伙别急,西边那个楼就是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里面有派驻的法官,咱们一起问问,我们让企业负责人也过来,最后商量个折中的办法,行吗?”
孙宜霞边说边找到了派驻中心的法官并电话联系了企业负责人。法官参考以往的调解案例,耐心地向工人们解释先行调解的法律保障。转身又向赶来的企业负责人阐释失信惩戒机制——从限制高消费到影响招投标,逐项分析违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