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5 月/19 日/第 A03 版江苏法治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海陵法院田间破局彰显司法智慧
通讯员 徐文君 王海宾 江苏经济报记者 潘一嘉 金彩
翠绿的田埂边是承包户与执行法官穿梭的身影,鲜嫩的韭菜在风中摇曳,整个场景洋溢着乡
村的烟火气与和解的暖意。
一边是返乡老人赖以生存的承包土地,一边是代种农户延续十多年的生活依赖;一头系着暮
年生计,一头连着日常温饱,情理“撞”了头,考验着泰州市海陵区法院执行局的解纷智慧。
田地代种埋下纠纷【更多写作资料+微 信:】
2024 年春节的鞭炮声还未散尽,杜大爷的手第三次叩响村口老李家的木门。 “老李,这地该还我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些许的疲惫,却又透着某种坚定。
门吱呀打开,老李的搪瓷缸正磕在门槛上,茶汤溅在泥土上,洇出印记。 “还地?”老人声
音抬高八度,手掌拍在门框上, “我种了十几年的地,你说拿就拿?”
这场冲突的种子,早在 1998 年便已埋下。那年,杜某向村里承包了河西地块,几亩薄田便成了养家糊口的命根子。后来,世纪初招工潮时,妻子和他说,在厂里努力打螺丝,一天能挣几十块钱,比种地强。让他揣着希望进城,这一去就是多年的漂泊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