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法治报/2025 年/5 月/9 日/第 001 版
把握好司法公正“ 度量衡”
——记交口县检察院检察听证“ 全流程为民” 实践
本报记者 李婧 通讯员 王凤鸣
“ 听,兼听则明;证,信而有征” ——这句刻在交口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心里的箴言,不仅是司法程序的注脚,更是新时代检察机关与群众“ 同频共振” 的心灵契约。
近年来,交口县检察院以检察听证为支点,撬动司法公开的大门,从深山里的非法采矿案到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隐患,从沉积 12 年的民间借贷纠纷到未成年人迷途知返,109 件听证案件串起“ 四大检察” 的立体画卷。他们用“ 建、选、听、证、结、宣” 六字诀打磨听证质效,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法治的“ 公开课”,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心中的那杆“ 秤” 与司法的“ 天平” 共鸣共振。
建章立制:构筑听证工作的“ 四梁八柱”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 4】
当“ 规范” 成为听证工作的底色,司法公信力便有了最坚实的依托。交口县检察院以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 四高” 标准为画笔,勾勒出新时代检察听证的“ 标准像”。
高清摄像头、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电子证据展示屏等一应俱全,墙上“ 依法、公开、公正、透明” 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是按照最高检技术指引建成的标准化听证室,实现了从证据展示到笔录签署全流程留痕,让每一个听证环节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在软件建设上,一支“ 多元化” 听证队伍正在崛起。17 名聘任制听证员横跨 13 个行业领域,既有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生,也有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和市场一线的税务骨干;15名特邀检察官助理来自生态环境和金融监管等专业知识过硬、业务经验丰富的行业能手,成为破解技术性司法难题的关键力量,为办案中的“ 疑难杂症” 实施“ 靶向治疗”。正如一位县人大代表兼听证员所说:“ 当不同行业的声音在听证室里交汇,法律的温度就从条文走向了现实。”
数据是最好的注脚。两年来,98 件公开听证案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达 363 人次,听证员意见采纳率达 91.7%。从“ 闭门办案” 到“ 开门纳谏”,该院用制度刚性筑牢司法公正的“ 防火墙”。
靶向发力:让听证覆盖民生“ 痛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