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5 月/25 日/第 001 版
制度创新 全程监督 科技赋能
滨州法治公安建设打出“ 组合拳”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本报通讯员 郭飞
2024 年以来,一系列执法变化在山东省滨州市公安机关悄然发生。
邹平公安行政处罚“ 双告知” 制度,让当事双方在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前充分陈述申辩并提出意见诉求,推动实现“ 案结事了”;
滨城公安“ 执法说理” 将每次执法都作为释法说理的重要契机,向当事人讲清事理、情理和法理,让群众感受到执法温度;【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 80914】
惠民公安将X建特派员、法制员“ 双员” 派驻警务协作区,将执法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
以上每一个变化,都是滨州公安因地制宜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成果。2024 年来,滨州市公安局坚持系统、整体、协同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构筑与“ 专业+机制+大数据” 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执法权力运行监督模式,不断提升执法质效。 “ 宏观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微观上,注重个案质量提升,对每一起警情、案件、信访事项,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规范。 ” 滨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庆勇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 1+9+N” 贯穿法治公安建设全过程
2024 年初,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法治公安建设大讨论在滨州市公安局展开。
“ 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执法问题整治?”“ 怎样推进省市县三级执法数据汇聚治理和微
服务改造,切实为基层民警网上办案减负增效?” 围绕这些问题,滨州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开展形
式多样的学习、调研、座谈,共收集 31 项典型做法,明确了法治公安建设的 38 个重点工作内容、
107 个攻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