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民主与法制时报/2025 年/4 月/24 日/第 007 版法治文化
用法治精神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广西宜州监狱探索民俗文化赋能法治宣传路径
本社记者 韩美玲 王蓉 通讯员 秦沁
当春日的暖阳洒满八桂大地,嘹亮的山歌随着漓江的浪花翻涌而起,广西“ 三月三”,这场延续千年的民族文化盛宴如约而至,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华彩乐章。每到这一时间节点,一支支由政法干警与普法志愿者组成的普法队伍,将法律知识编成壮语嘹歌,唱响法治强音——这是边疆民族地区探索民俗文化赋能法治宣传路径的生动实践。
以节庆为媒,以法治为盾。近年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的宜州监狱,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与丰富的司法资源,抓住广西“ 三月三” 等民俗节日活动契机,积极投身普法宣传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建设相融合,探索出一条“ 情景普法、山歌传法、方言说法”
极具地方特色的普法路径, 让法治宣传教育的春风吹遍壮乡村寨, 用法治力量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少数民族群众在文化认同中筑牢法治信仰根基。
普法教育宣传巧融民俗
在五色糯米的清香里,在辖区群众的欢呼雀跃中,民法典知识随着绣球抛向千家万户。
“ 民法典里找答案,高空抛物谁担责?” 身着壮族服饰的普法宣传员,将绣球抛向人群,接到绣球的阿伯高声应答:“ 物业安保要尽责,查不清的全楼赔!” 随后,传来一阵阵掌声。
这是今年宜州监狱开展广西 “ 三月三” 普法活动现场的生动一幕。 事实上, 除了每年广西 “ 三月三”,宜州监狱还将普法宣传与仫佬族依饭节、白裤瑶年街节和瑶年节等民族节庆相结合,以共同的文化符号为载体传递法治精神,使法治成为联结不同民族的纽带,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