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法治日报/2025 年/5 月/17 日/第 004 版今日看台
巧解“ 小矛盾”

守护“ 大和谐”
北流市司法局狠抓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纪事
本报记者 钟小伶 通讯员 宋金剑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北流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以“ 预防在先、调解在前、化解在早” 为导向,组织各司法所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人民调解员用专业与温情,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一季度,全市调解组织累计排查矛盾纠纷 697 次,发现纠纷 726 起,预防纠纷 236 起,受理矛盾纠纷 821 起,成功调解 811 起,调解成功率 98.9%,实现了“ 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 泥土自证” 解十年地界纷争【更 多写作资料+微信:】
日前,在北流市石窝镇某村,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一块坡地被挖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
形所在的位置,正是龙某、伍某两家出现争议的地界。
龙某家的菜地和伍某家的宅基地原本以一条几十厘米宽的便道为界,可近年来随着土地撂荒、便道荒废,两家的地界逐渐模糊。两家的地界之争,持续了 10 多年,但也还相安无事。矛盾激化源于伍某家要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双方对界址各执一词,村镇两级调解工作组多次介入未果。
今年 4 月 10 日, 双方再次剑拔弩张。 龙老汉攥着泛黄的土地证, 愤愤不平地向众人展示:“ 这三分地是我们祖辈留下的!” 伍家儿子也不甘示弱,出示手机里保存的早年卫星定位图:“ GPS 坐标白纸黑字,红线圈定的区域就是我家宅基地。”
双方互不相让,石窝司法所与镇综治中心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不断安抚双方情绪,避免发生
肢体冲突。
“ 纠纷再得不到彻底化解,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 调解小组研判。在调解会上,大家针对界址提出各种方案,但都被当事双方否定。
“ 那就让泥土说话。” 摸了几十年泥巴的村支书突然发声,“ 龙家的菜地原本地势比较低,是后来耕种时不断填高起来的,土层势必比一直存在的宅基地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