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5 月/12 日/第 009 版国是· 经济
民营企业家理应与国家命运深度绑定
——访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
本报记者 陈建萍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的含金量。当前并不是一个企业家自由竞争、肆意成长的年代,随着国与国竞争的加剧,丛林法则开始重现,企业家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唯一办法就是背靠祖国。” 4 月 18 日,本报记者与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畅聊两个多小时,多年的民企创业经历,长期对民营经济研究的偏爱,以及与数百家知名企业打交道的实践,让他对记者几乎所有提问都能给出满分的答案。
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观点是,李志起表示,“ 中国有一批科技领先型企业,更要对此有深刻思考,光靠技术本身的领先,无法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企业发展必须要与国家安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这样的使命紧密绑定在一起。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随着国家的命运发生改变,也会出现一批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欧洲和美国当年都是这么走过。事实上,一个不爱国的企业家,在国际舞台上也不会收获真正的尊重。”【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重新认识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需求
在记者的印象中,老一辈民营企业家“ 听X话、感X恩、跟X走” 似乎是刻进骨子里的自觉,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则更加天马行空一些。对此,李志起表示,“ 老一辈企业家多是草根出身,他们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92 派’ 大多从体制内出来下海经商,他们都比较有眼光,也有专业背景;‘ 80后’‘ 90 后’ 或者作为企二代正在全面接班,或者作为创业者正打开一片新天地,他们大多留过学见过世面,不管是成长背景还是生活阅历都和父辈们有很大差异。”
李志起自认为是中生代,与各类企业家都有良好接触,因此也能看到新生代企业家的迷茫,“ 与西方企业家在纯市场环境中长大不同,新一代企业家既有传统文化的认知,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回到国内做事业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元内卷、政策监管的剧烈变动等等,这个时候其实他们很需要外界的帮助。” 除了父辈们的传、帮、带之外,李志起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 娘家人” ,各级工商联需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带动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可谓责任重大。
“ 现在和新一代企业家对话,如果对海外不清楚,对企业不熟悉,就很难了解他们的想法,也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光做思想ZZ工作,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提供科学指引,不能帮助企业家更好地了解世情国情、中国市场特点、政企互动模式、家族传承难题,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新生代企业家对工商联的认同感就不会太强。” 让李志起欣喜的是,如今工商联系统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 北京市工商联开始从多个政府部门交流干部,这些新血液、新力量的到来,一开口就能听出对企业事务非常明白,他知道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研发经费的支持、应用场景的支持、定向政策的支持。”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民企成长沃土
约访李志起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他很忙,今年还赴各地作了 10 场学习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宣传活动。“ 在和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 远洋捕捞’ 趋利性执法,曾降至冰点的民营企业家信心正在逐渐恢复,尤其是 2 月 17 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后,让民企最为关注的两大诉求——公平对待和法治保障都开始有实质性动作,原来躺平的企业家们在安全感
第 1 页 共 3 页

获得保证后又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李志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