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日报/2025 年/5 月/17 日/第 007 版财经· 文体
工信部“ 三连击” 监管动力电池、智驾、隐形门把手
新能源创新狂飙中收紧“ 安全带”
本报记者 赵语涵
要求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 2 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杜绝智能驾驶过度宣传,对隐形门把手拟制定安全标准⋯ ⋯ 近一个月内,工信部重拳“ 三连击”,针对伴随新能源汽车变革出现的新零部件、新技术、新设计,连续释放安全监管趋严信号。
近年来,车企争相堆叠新设计、新技术以吸引消费者,却也随之产生不少安全争议。此次工
信部的动作,标志着官方正在收紧新能源车辆的“ 安全带”。
新设计新技术伴随安全争议【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 uo180914】
隐藏式门把手如今已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标配。然而这一创新设计始终伴随安全争议,例如在寒冷地区隐形把手会出现被冻住、无法按出的情况。而更大的争议来源于突发事故时可能显现的隐患。
近期,一场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的新能源车事故让市民张女士惊觉,自家新能源车内部控制开门的电控按钮,如果赶上事故受损,她都不知道如何手动开门。经过查询,张女士了解到,车辆前门的机械开关就在扶手上,开门比较方便;但后门机械开关隐藏在车门储物盒底,紧急逃生时要迅速找到开关再开门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