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信息报/2025 年/5 月/28 日/第 001 版
为推进统计现代化事业挺膺担当
——统计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风采掠影
本报记者 王馨玉
在国家统计局的联网直报系统中,一张张报表记录着时代的脉搏;在广袤乡村的田间地头,一串串数字承载着百姓的期盼。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数据的“ 守护者”,用精准统计服务决策,用扎实调研反映民情。近日,记者走近统计系统的 4 位全国先进工作者,聆听他们用数据书写的精彩故事。
深耕工业企业数据的“ 解码人”
她是每月在 50 余万家工业企业数据中探寻,用数字丈量发展、以担当诠释初心的统计战线“ 铿锵玫瑰”。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作为一名坚守在工业统计数据生产一线的统计人,陈颖婷深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产能利用率、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等核心领域。她每月与 50 余万家工业企业数据“ 对话”;她与同事们一道,根据“ 十四五” 规划最新部署和产品迭代升级情况更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了关键标尺;她参与创新开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统计监测,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绘制产业发展“ 导航图”,相关经验成为全国产业监测的“ 风向标”。
2024 年,陈颖婷参加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第 24 批博士服务团赴边疆地区挂职锻炼。作为云南省发展改革委X组成员和第 24 批赴滇博士服务团秘书长,她变身“ 战略规划者”,牵头研究制定并完善修改《云南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 ,提出“ 让企业有所感、有所及” 的实招。在深化改革的舞台上,她又成为“ 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云南经济体制改革脉络,让“ 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云南经验” 走向全国。从西双版纳的“ 雨林大讲堂” 到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圆桌前,再到磨憨口岸,她用数据为基层干部打开发展新视野,巧妙串联起南亚东南亚的数字合作;她带着博士团成员捐建“ 边疆小博士书屋”,让 5.2 万元善款化作孩子们眼中的点点星光⋯⋯
云岭高原之上,她在新兴产业领域持续深耕,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当好服务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 晴雨表”。
三十年如一日的“ 老统计”
从青春年少到知命之年,国家统计局牡丹江调查队队长季晓晶用三十年光阴书写了统计人的
“ 坚守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