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教师报/2025 年/4 月/16 日/第 001 版
革命老区教育振兴的“新县答卷”
——河南省教育厅“4+4”结对帮扶新县行动五年记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秦刚 孙立建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河南省新县, 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曾经创造了 28 年“红旗不倒”的奇迹。5 年前,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县时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河南省教育厅明确厅直属 4 所实验学校结对帮扶新县 4 所学校,启动“4+4”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如今,5 年过去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帮扶行动取得了哪些效果?这道革命老区教育振兴的必答题答得怎样?
日前,记者走进了河南新县。
“牵线人+领路人+责任人”
来自新县的汪姗姗、王琴、李越三位教师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跟岗学习刚过一个月,他们将在这里跟岗学习一个学期。两年前新县八里畈镇初级中学X支部书记刘道强也曾在这里跟岗学习。那个时候跟岗学习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但是对刘道强的触动却很大。他说: “走进名校,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
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刘道强以听课开启每一天的跟岗时光。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他听朱庆乡老师的一堂数学课,课后刘道强忍不住问了身边学生一个问题: “孩子,你是喜欢老师,还是喜欢数学?”学生的一句“因为喜欢老师,所以更喜欢数学”让刘道强深受触动: “一位名师影响的不仅是学生,更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生态。”
2022 年至今,新县已先后派出跟岗教师 64 人。从跟岗一个月到跟岗一个学期,这个加长版沉浸式的跟岗实操培训深受老区教师欢迎, “没有去的想去,去过的还想去” 。
之所以开启这场跨越山海的省地联动教育帮扶,源于一份嘱托。2019 年 9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考察时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为了这份嘱托,河南省教育厅有关人员深入新县调研。面对新县教师队伍薄弱、教育理念滞后、教育保障不足等难题,2020 年初河南省教育厅精准施策,牵线省实验中学、省第二实验中学、省实验小学、省实验幼儿园 4 所优质学校(幼儿园) ,分别与新县高级中学、新县第一初级中学、新县列宁小学、新县潢河幼儿园结对,即“4+4”结对帮扶行动。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厅直属 4 所实验学校(幼儿园)要切实做到“三个精准” :一是措施精准,要与老区教育部门面对面交流,与老区 4 所学校(幼儿园)一对一沟通,高质量制定并细化帮扶措施,充分发挥省级学校的优势,确保结出帮扶“果实” ;二是选人精准,要选派一批ZZ觉悟高、教学业务精、责任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到老区对口帮扶,坚决杜绝流于形式和镀金式的帮扶,切实推动省级优质资源下沉,真正让优秀教师在基层经风雨、增才干、得历练;三是学科建设精准,要围绕老区教学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需分配“人财物” ,精准对接薄弱环节,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切实补齐教学短板,确保把好事办好。
与很多教育帮扶不同, “4+4”结对帮扶行动没有停留在“送资源” “派教师”层面,而是打破常规:省教育厅直属实验学校与新县学校在管理、教师、学生、文化四个层面深度绑定,形成覆盖学前至高中全周期的“帮扶链条” ,同时从 4 延伸到 N,影响和辐射到更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