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光明日报/2025 年/4 月/12 日/第 007 版大健康
62 家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组建国家中西医协同“ 旗舰” 医院工作联盟——
中西医结合擦出新火花
本报记者 金振娅 本报通讯员 蔡莹莹 张伟硕 朱文赫
最强中医与最强西医聚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 化学反应” ?
近日,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 62 家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组建国家中西医协同“ 旗舰” 医院工作联盟,致力于构建国家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新平台。平台的目标是:创新协作新机制、开辟科研新赛道、打造人才新高地、运用 AI 新科技⋯⋯
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西医学中医,特别是医疗科研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高水平综合医院专
注于研究中医药,和中医携手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突破,这很值得期待!
关于诊疗理念:“ 现代医学不等于西医”
“ 现代医学不等于西医!” 在中医药领域取得多个突破性成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认为,既要善用现代科技解码传统中医学智慧,也需以东方整体思维重构现代医学认知体系。
他介绍,现代西医大约有两百年历史,中医药承载着中国医者数千年的智慧。与之相比,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仅有 70 多年历史的新兴学科,要实现从“ 物理叠加” 到“ 化学反应” 的跨越,面临三个核心命题——构建贯通中西的理论体系、建立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来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相关基线调查显示, 自 2016 年到 2023 年, 从整体规模来看,全国综合医院 67.9%设有中医科、12.5%设有中西医结合科。而从床位来说,全国目前共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床位 17 万张,占所有综合医院床位数的 3.49%,且在逐年上升。
当前, 中西医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要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以前说中西医结合,哪会有协和、华西、湘雅、瑞金等知名医院的协同联动?” 仝小林赞同这种模式,他表示,这些医院的西医大夫,医术医技达到了相当造诣,一旦他们按照国际标准研究中西医结合,很容易把中医推上国际舞台。
仝小林认为,扎实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尤为重要,这对于支持中西医结合标准的制定、实施与评估,以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的评价,提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 作为首批 12 家‘ 旗舰医院’ 试点单位之一,我们目前已经建立起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介绍, 从实践情况看, 临床疗效明显提升, 这距 2023年启动的中西医协同“ 旗舰” 医院建设仅仅过去两年。
关于人才培养:“ 把中西医结合独立出来”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学科发展大会上,“ 人才培养” 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 中西医协同发展需要优秀的青年人才,要让青年医者真正把中医、西医掌握于一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强调,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医和西医坐在一起诊疗,他们不是简单的“ 物理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