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西藏日报(汉)/2025 年/4 月/25 日/第 005 版专题报道
务实耕耘七十载 砥砺初心向未来
——写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洛桑旦增 达珍 永青
2025 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而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也迎来了建院 70 周年。七十载风雨兼程,留下了一批批医者救死扶伤的身影;七十载岁月如歌,书写了“ 严谨、创新、和谐、奉献” 的情怀和梦想。
创建于 1955 年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伴着新西藏成长的脚步发展,在改革创新的脉动中壮大,一代代医务人员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用奋斗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白衣赞歌。
筚路蓝缕,从无到优矢志兴医
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遥相对望,夹峙出广袤平坦的谷地,潺潺的噶尔河从中蜿蜒,孕
育了阿里高原膏腴的昆莎草原,噶尔县昆莎乡便静处于此,距离狮泉河镇 60 余公里。
1952 年 9 月 15 日,在昆莎乡,中共阿里分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1955 年初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前身中共阿里分工委卫生所在此设立。
在中共阿里分工委卫生所旧址,岁月的风沙肆意穿梭,一间面积不过几平方米的断壁残垣坚毅地矗立着。让人不禁感慨: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卫生所,成为了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院史沉浮,几度变迁。1964 年 3 月,中共阿里分工委卫生所搬至狮泉河镇,改名为专区人民医院,增设了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直至 1977 年 10 月,正式命名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从此,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踏上了规范化发展的征程。
嘎尔玛元旦,是土生土长的阿里人。1992 年大学毕业后回到阿里,投身医疗事业。2000 年,他担任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一职。
回忆起刚工作时的场景,嘎尔玛元旦感慨万千: “ 当时,医院条件十分艰苦,全院仅有一台心电图机。那可是全院的宝贝,医生们每次用完,都会小心翼翼地用一大块双层布仔细地把它包裹起来,就怕出现一点点磕碰。”
直到 1994 年,医院才争取到一台手提式 B 超机,机器的分辨率低,影像模糊不清,而且操作人手短缺,只能安排一名内科医生兼任 B 超检查工作。
“ 当时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只能治疗一些基础疾病,一旦遇到复杂手术和疑难病症,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 ” 从嘎尔玛元旦的回忆与讲述中,当时的条件之艰苦、医疗资源之匮乏、设备之简陋,可见一斑。
随着国家对边疆地区医疗事业的重视和“ 组团式” 医疗援藏工作的实施,特别是X的十八大以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5 年以来,陕西、河北两省先后选派 260 名援藏医疗人才入院开展医疗援助,2025 年中组部博士服务团选派 1 名医疗人才支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批批援藏医生立足医院长远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专业特长,有力地推动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发展。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理念、精湛的医术,还通过“ 传帮带” 的方式,培养了许多当地医疗骨干,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如今,走进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现代化医疗设备琳琅满目。1.5T 核磁共振、64 排 CT、全自动生化仪、软体式氧舱、彩超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骨科手术牵引床、床旁彩超、手术显微镜、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肌肉神经电刺激仪等设备的应用,也为各项手术的精准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先进设备的引
入,极大提高了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不仅如此,医院还大力推进“ 五大中心” 建设。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正在运营,危重孕产妇中心、卒中中心加快启动建设。目前,胸痛中心已成功救治患者 244 人;创伤中心已成功救治创伤患者 2000 人;危重新生儿中心已成功救治危重新生儿 415 人。今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不仅要加快骨科建设步伐,努力朝着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迈进,还计划启动危重孕产妇中心的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已开展新技术 207 项,填补空白 408 项,攻克难题 103 项,打包先进经验 248 个,成功实施锥颅、髋关节置换等三四级手术 4677 台次⋯⋯这些突破,意味着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