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各界导报/2025 年/4 月/30 日/第 002 版专题
激活医联“共同体” 织密基层“健康网”
——省政协“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专题
协商会发言摘登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陈斌代表省九三学社:
“医”脉相承, “联”创未来
一、强化政策引领与体系构筑,为医联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制定我省医联体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积极构建医疗、医保、医药协作会商机制和监管与服务的高效联动体系。优化医联体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差异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探索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统一管理、绩效考核等模式,实现医联体内医保统筹、药品统一、双向转诊住院患者医保一次性结算,并连续计算起付线。依托“省-市-县-乡”四级架构,明确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省级专科医院,形成总医院管理架构,实现人、财、物、事、绩、管的统一管理,通过专家派驻、技术输出、管理植入等途径,探索“资源下沉、基层首诊、上级手术、社区康复”的医疗服务模式。
二、构建医联体资源“双循环”机制,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和服务无缝衔接。探索建立以双向转诊、业务交流、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双向流动”机制,加快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的下延,通过床位、号源、设备的统一调配,设立“双向转诊服务中心”和“床位调配中心”,在医院开设“双向转诊专窗” ,实现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确保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急危重症快速上转的分级诊疗体系。同时,加强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间的业务交流和合作,促进医务人员在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合理流动。
三、推动智能化赋能医联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加快智慧医联体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医联体内设施、技术、管理的“同质化”水平。加快诊疗服务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推广在线结算、移动支付、信息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以医学影像、心电、病理、检验为突破口,实现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远程会诊、病理诊断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委书记马辛格代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改革研究院: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陕西路径
陕西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在延安、铜川、宝鸡三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探索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推动分级诊疗实施的新路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改革研究院受陕西省卫健委医政处委托,对陕西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目前,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协同机制不健全、一体化管理程度低、分级诊疗不理想等问题。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需要明确责任-利益-管理-服务四要素,结合陕西试点实践和上述问题,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走深走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政府投入和部门协同。除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医疗集团各单位财政投入资金外,应探索创新对医疗集团的财政补助方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投入。加强多部门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通过联合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掌握医疗集团建设详情,破解人事薪酬、绩效考核、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等体制机制中的难题困难,给予政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策支持,有序推进医疗集团建设。
二、推行垂直化人财物管理机制。紧密型医疗集团最主要特点是内部行政管理统一化,在顶层设计保障与配套政策支撑前提下,通过合作协议或章程规定成员单位职能,确保人财物调配权由牵头医院或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建立并落实集中管理架构,统筹重大决策,打破成员单位行政壁垒,设立人力资源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推行垂直化人财物管理机制。
三、多维度推进双向转诊。统一医疗质量与培训体系,严格制定、执行同质化诊疗规范和操作标准,依托牵头医院开展基层医护人员业务能力轮训。以??差异化赋能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资金倾斜、设备升级和专科建设,推动基层机构向“社区医院”转型,重点发展慢性病管理及影像检查等服务,增强居民信任感?。优化双向转诊机制,制定明确的转诊指征和路径,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转诊申请、审核、反馈全流程线上管理。
省政协常委、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小宁:
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提升基层药品设备耗材保障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