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 年/4 月/9 日/第 001 版
“ 小变化” 折射出营商环境“ 大提升”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国明
去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窗口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服务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为核心,聚焦深化改革、规范安全、高效便利、精准帮扶和数据利用五大方向,推动登记注册工作实现系统性、协同性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登记注册窗口的“ 小变化”,折射出营商环境的“ 大提升”。
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新《公司法》落地平稳有序。北京市按照新《公司法》规定,全面改造申请端、审批端系统,调整校验规则,修改章程模板;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引导经营主体理性认缴出资数额,合理约定出资期限,提醒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海南加大新《公司法》 、配套法规和《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宣传力度,优化注册资本登记合规指引,确保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期限在五年以内;对注册资本申报高于 10 亿元的,在实行审慎审查的同时实行分级核准机制。同时,引导存量企业依法调整注册资本。新《公司法》实施以来,9170 户企业完成减资,减资金额 2201 亿元,减资幅度达 86.72%, 其中减资 1 亿元以上的企业 149 户。 河北建立 “ 事前普法宣传、 事中技术支撑、事后监测调控” 全链条机制,引导企业合理调整注册资本。山东举办全省登记注册劳动技能竞赛,通过“ 双随机、一公开” 方式抽查登记档案,确保新法执行规范统一。
制度创新引领市场活力释放。各地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北京在全国范围首发《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服务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梳理各类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的全业务类型、全流程环节,形成全市统一的登记业务规范指引,为申请人提供政策、标准、流程“ 三统一” 的高品质登记服务。上海制定《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出 21 条创新举措。海南强化与香港合作,推行港澳非自然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简化版公证文书电子化流转,企业在登记环节仅需录入公证文书编号供注册专员调取、查阅,无须提交纸质材料。
跨区域协同深化统一大市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率先突破地域壁垒。北京与津冀签署《跨省迁移登记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营业执照“ 异地办理、异地领取”;重庆与四川共建“ 云迁移” 平台,企业跨省迁移“ 一次提交、无感落户”;长三角地区试点“ 远程虚拟窗口”,通过在线交互解决异地办事难题,区域协同效能持续增强。
规范安全:诚信为本筑牢市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