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5 年/5 月/7 日/第 003 版青报聚焦
青岛布局 30 多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高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构建“ 333” 体系,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韩俞慧
青岛着力打造“ 333” 综合货运枢纽体系三核引领
以担当国际枢纽门户的上合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枢纽陆港、胶东 4F 级机场国际枢纽空港、青岛港全球第 4 大国际枢纽海港三大核心为引领。
三群联动【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 o180914】
立足胶东经济圈、目标直指上合组织和 RCEP 的陆港集群、空港集群、海港集群三大集群联动发展。
三链协同
畅通面向沿黄流域、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能源资源运输链,面向上合国家的农林牧
产品、机电产品运输链,面向 RCEP 国家的工业品、快消品运输链三条运输链。
综合货运枢纽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关键节点,上承大通道,下接微循环,是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的载体。2024 年,青岛通过交通运输部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是全国唯一前两批政策已覆盖省份中再次入选的城市,有望获得中央财政最高 10 亿元的补助资金,用于支持青岛综合货运体系建设。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最近发布的《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 年) 》 ,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列入“ 九大工程” 之一。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提升枢纽一体化水平和网络化效应,以优化运输结构,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青岛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青岛将重点突出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以海铁联运、陆空联运为主题,着力建设“ 两中心一平台”(即链接上合与 RCEP 的陆海联运中心、链接上合与东北亚的陆空联运中心、国防交通应急保障的重要服务平台) ,构建“ 333”(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打造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双向开放的北方门户,加快推动由交通枢纽向综合枢纽转变、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高地,为推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沿黄陆海大通道提供蓬勃“ 枢纽力”,更好服务青岛创新型产业体系。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指导下,青岛大力推动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管理服务平台“ 青链通” 上线运行,全国首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领域专项政府引导基金“ 航链金” 成功设立,山东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多式联运“ 数字一单制” 跨境联盟网络项目、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一批“ 头雁” 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力争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打造“ 青岛样板”。
打造坚实货运枢纽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