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2025 年/5 月/13 日/第 001 版
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浙豫湘三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本报记者 余建斌 李凯 叶晓楠 邓剑洋 方敏 刘军国 孙超 申智林 张文豪 毕京津 叶子 杨阳
活力潮涌,景致时新——浙江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 ,加快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 2012 年的 2.37,缩小至 2024 年的 1.83。
平畴沃野,乡村秀美——河南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 年乡村建设项目入库近
1.5 万个,总投资近 1000 亿元。
深耕细作, 生机勃勃——湖南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以占全国 2.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 4.4%的粮食,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本报记者近期深入浙江、河南、湖南等地采访调研,在一线切身感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阔步迈向农业强国
2024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 1.4 万亿斤新台阶。岁稔年丰,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河南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8800 多万亩。湖南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去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达 600 亿元,近两年新建集中育秧设施 1619 万平方米。瞄准关键生产要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我们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融入冰草优秀的抗旱、抗寒、高产基因,已在全省推广种植。 ”河南新乡市中原农谷的试验基地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拿起“普冰 03”小麦种子介绍。河南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4 年,河南共有 11 个品种纳入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目录,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