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保山日报/2025 年/5 月/23 日/第 001 版
山川蕴丰饶
繁花绘盛景
——保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王曼华
初夏,轻柔的风拂过保山大地,恰似一支灵动的画笔,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高原特色农业盛景: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的万亩咖啡园里,刚采收完咖啡豆的咖啡树,又绽放出星星点点的白色花朵;施甸县由旺镇的数字蓝莓现代产业园中,又大又甜的蓝莓果经过采摘、筛选、包装后,被装上冷链车运往各大城市;腾冲腾越街道上绮罗社区的 120 亩蔬菜基地里,空心菜苗在温润的土地中肆意生长;龙陵腊勐镇的田间地头,连片的小筋豆挂满藤架、西红柿圆润饱满;在昌宁县大大小小的茶园里,茶农们指尖飞舞,正采摘着嫩绿的新叶⋯⋯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保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如烂漫繁花,正以蓬勃之姿绽放耀眼光芒。
近年来,保山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围绕粮食、茶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 、水果、坚果(核桃、澳洲坚果) 、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烟草、蔗糖等“ 1+10+2” 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从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并延伸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方面发力,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奏响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激昂乐章。
因地制宜——谋篇布局展蓝图【更多写作资 料+微信:】
走进素有“ 鱼米之乡”“ 白鹭之乡” 美誉的昌宁县勐统镇,目之所及,皆是绿油油的竹海。这片土地孕育着一个绿色产业——甜龙竹。近年来,昌宁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将山区半山区的适宜种植地和低效退耕还林地,改造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甜龙竹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竹苗、竹笋、竹叶茶、竹器产业,打造出具有勐统特色的竹笋宴,当地群众热情高涨。如今,甜龙竹产业已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经济效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强劲的主导产业。
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保山,山川与平坝相互交织,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和肥沃土壤,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发展根基。施甸县是袁隆平院士亲题的“ 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昌宁享有“ 中国甜笋之乡”“ 千年茶乡” 的称号;龙陵被誉为“ 中国紫皮石斛之乡”;荣获世界“ 尤里卡” 金奖的保山小粒咖啡,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腾药” 等 30 户企业和品牌入选“ 绿色云品”;透心绿蚕豆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独有的高原特色珍稀农产品⋯⋯
近年来,保山扛牢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生态保护责任,做足“ 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 的全产业链文章,高效利用资源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群,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