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光明日报/2025 年/5 月/24 日/第 003 版综合新闻
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五位农业农村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本报记者 陈晨
全国粮食总产量站上 1.4 万亿斤新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农村领域一项项亮眼的成绩,离不开“ 三农” 战线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5 月 23 日,国新办举行“ 新征程上的奋斗者” 中外记者见面会,5 位农业农村领域代表围绕“ 稳产增产显担当 乡村振兴立新功” 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
稳产增产,他们用科技向有限的空间要效益
14 年来累计生产粮食 3 亿多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说起这个数字时,难掩自豪。 自 2011 年开始农业经营的邹德海, 在 2015 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 配备了 80 多台 (套)大型农机具,让粮食种植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形成了“ 垄上双行、垄上三行” 的种植模式。整地、播种、植保、收获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邹德海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 6 万余亩,种植大豆 3 万多亩,种植籽粒玉米 1.5 万多亩、鲜食用玉米 1.5万多亩。【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海波的合作社主要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升。这当中,自然也少不了科技的助力。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帮助下,合作社在装备、配种、栽培等方面形成了集成技术。 “ 去年做了个测算,接受我们服务的小农户水稻亩均产量比其他农户高 200 斤。在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下,我们与黄山市供销社合作,推广农资集中配送、 平价销售, 不仅让小农户种植成本降低, 也保障了种植投入品的质量和安全。”徐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