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矿业报/2025 年/5 月/12 日/第 001 版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自然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纪略
本报记者 李晓娜
防灾减灾救灾,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当地震、暴风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袭,每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自然资源系统总有一支支队伍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全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安全堤坝,将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未雨绸缪 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防灾减灾,“ 防” 字当先。从部署安排到机制完善,从风险研判到监测预警,从培训演练到科普宣传,自然资源系统始终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全方位织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 安全网”。
2 月 25 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行动启动仪式及演练现场会在四川省雅安市举办,系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防范工作面对极端条件时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持续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响应、 临灾避险、 应急处置能力和全社会防灾避灾、 自救互救能力。
3 月,自然资源部通报 2024 年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监督检查情况,注销地质灾害防治资质证书 15 家,不断完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着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监督管理。
4 月15 日,2025 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召开,探讨今年地灾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聚焦地灾监测预警核心技术,提升智能监测水平,强化地灾风险评估工作,做好源头治理,推动形成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4 月 25 日,汛期来临之前,自然资源部召开 2025 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分析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要求落实汛期“ 三查” 和“ 驻县包乡” 机制、建实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等重点任务。
地方防灾减灾责任和机制也在不断压实完善。作为全国首个地质灾害“ 隐患+风险” 双控监测标准,由浙江省地质院牵头起草的《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规程》发布;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中心成立;山东省地矿局与新疆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签署协议,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贵州省地矿局成立 5 个检查指导组,对地质灾害防治驻县技术保障工作及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