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玉溪日报/2025 年/5 月/29 日/第 001 版
水利设施建设 综合水价改革
我市水利改革破解农业生产用水难题
本报记者 沈建龙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用水的高峰期,农田需要大量灌溉用水。鉴于前期玉溪市范围内降水量偏少的情况,记者对部分山区乡镇及受旱村组开展走访发现,得益于一系列水利设施建设、综合水价改革以及各地提前开展抽拉提引等蓄水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有效保障。
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成效凸显
日前,记者来到新平县新化乡者渣村委会肥达拉小组的高位水池看到,池塘里蓄水量非常充足,顺山势而下的一片片山地里,烤烟苗长势正好,分布在山地间的一座座小水窖里也蓄满了灌溉用水。
“ 今年,者渣村发挥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修建了肥达拉小组高位水池,并采取抽提引水的方式确保水量,为肥达拉小组 400 多亩土地和 67 户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者渣村X总支副书记杨承英介绍。
“ 近年来,通过水利设施项目的不断完善,以及综合水价改革等措施,当地村民的农业用水有了保障后,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种植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 杨承英说,以前村民主要是以种植烤烟、玉米等耐旱作物为主,现在生产用水得到了保障,村民们建起了大棚发展高效农业,开始种植西红柿、茄子等经济效益较好的蔬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