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长江报/2025 年/5 月/3 日/第 001 版
为江河“ 智” 理创造无限可能
——长江委青年科技攻关突击队开辟智慧水利新高地
本报记者 张濛
开展长江流域中长期水资源量智能预测技术攻关,研发流域首个河湖库岸线空间管控遥感智能识别模型,实现水工程变形监测精度达毫米级⋯ ⋯ 在长江委,有这样一群有志青年,他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致力于为江河“ 智” 理创造无限可能。
2024 年以来,为积极响应共青团湖北省委号召,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长江委青年科技攻关突击队(以下简称“ 青科突击队” )应运而生。凭借超“ 硬核” 的技术实力,3支平均年龄不到 35 岁,由高学历、 多学科青年人才组成的科研攻关队伍,围绕治江中心工作,勇闯智慧水利新高地,成为助推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 数字哨兵” 助力水资源高效利用
入汛前夕,长江委水文预报中心异常紧张忙碌。值班室内,技术人员紧盯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的水资源预测调配模型体系,长江流域年度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初现端倪⋯⋯【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 14】
这支由长江水文 13 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科研队伍,自组建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水文、气象等多学科融合优势,深入开展中长期水资源量智能预测技术攻关,倾力保障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近年来,极端气象水文事件趋多、趋频、趋强,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 团队副队长、长江水文局预报中心气象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邢雯慧介绍,“ 因长江流域地理气候特征较为复杂,其水资源丰枯变异机理还不明确,加上受人类活动和大型水利工程调控的叠加影响,传统预测方法的精度不高⋯⋯”
为突破这一“ 瓶颈” ,团队围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实际需求,聚焦预测预报与调度决策支撑核心技术难题,深入研究流域水资源量预测预警智能算法、模型、平台,显著提升了流域水资源量中长期预测精准度,助力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调配等工作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释放——
2024 年汛期,依托团队项目预测流域 8 月可能出现涝旱急转的结论,长江委滚动会商,适时优化调度方案,做到汛期少弃水,最终在秋季实际发生极端枯水的情势下,成功实现了长江上游水库群汛末最大蓄水量达 616 亿立方米,较 2022 年多蓄水 152 亿立方米,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