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常德日报/2025 年/5 月/12 日/第 003 版深读
水润沅澧米粮川
——我市粮食生产背后的“ 水利力量”
本报记者 杨荣国 通讯员 刘志炜
近年来, 常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 牢牢把握 “ 洞庭粮仓” 的定位和责任,按照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日前,我们来到澧阳平原灌区南干渠,只见渠道中清澈的水一路奔涌向前,快速流向各支渠,为广袤农田送去“ 及时雨”。灌区负责人介绍,自 3 月 31 日以来,澧县境内的王家厂水库已经连续 3 次放水共计 2600 万立方米,为辖区内王家厂、大堰垱、城头山、澧西、澧阳等地 20 余万亩水田提供了有力的生产保障。目前,澧阳平原灌区管理处已完成两轮春灌作业放水,后续将加强协调联动,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合理安排放水时间和水量;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加大巡查渠道力度,及时清理渠道杂物,确保输水畅通,为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周尚清是澧县城头山镇群乐村种粮大户,他种植了 150 多亩早稻。“ 我们这次移栽早稻之后始终没有等来雨水,秧苗活蔸的时候缺水就麻烦了。好在灌区调度放水及时,现在稻苗生长得挺好,感谢X和政府为我们送来了‘ 及时雨’ !” 周尚清感激地说。看到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他对早稻丰收充满了信心。【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 uo180914】
前段时间,为保障春耕生产用水需求,全市所有灌区管理处科学调度、精准施策,持续开闸
放水,全力守护农田灌溉“ 生命线”。沅澧之美,美在绿色,美在希望!构建水网体系
保障农田灌溉
我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境内遍布肥沃的良田,大型水利设施宛如“ 大动脉”,为全市的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打通“ 大动脉”、构建水网体系是全市水利部门长期以来坚持的初衷。常德市各级水利部门着眼“ 旱能灌、涝能排、保证生态基流” 的目标,努力构建“ 水系连通、水道畅通、丰枯相济、安全高效” 的水网。例如建设完成总投资 1.86 亿元的安乡县安造垸、安昌垸、安化垸补水工程,在安造垸东部的松滋河东支新建黄土堤提水泵站,输水至安昌垸、安化垸,并通过主干渠沿岸水闸分水至垸内各支渠,解决了安乡北部灌溉缺水问题。
“ 毛细血管” 的畅通也是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一环。我市始终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构建畅通的“ 微循环”。自 2009 年安乡县入选全国第一批小农水重点县开始,3 年间常德有 8 个县市区相继列入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的山坪塘清淤扩容整治工程持续推进,机器轰鸣中,14542 口山坪塘变了样,31 万亩耕地不再“ 饮水难”。
几十年如一日的治水与管水,常德水网构建工作成果斐然。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各类水利工程蓄水 13.84 亿立方米, 大中型水库蓄水 7.32 亿立方米, 90 处大中型灌区可保障灌溉面积 430.2万亩,保灌天数大多在 30 天以上,其他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保灌天数基本在 20 天以上,各类农村供水工程保供天数基本在 45 天以上。
安乡县安障乡盛鑫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邓建彪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种植的数千
亩水田已经全部完成了秧苗移栽。 “ 虽然春耕的时候没有下雨,但是每天沟渠里源源不断的流水
第 1 页 共 3 页

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开展农业生产!” 邓建彪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