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光明日报/2025 年/4 月/14 日/第 005 版红船初心专刊
绘就巴渝山水新画卷
——重庆持续改善和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黄汉鑫
青山如黛,碧水如画。重庆巴滨路湿地公园草木葳蕤,长寿湖边繁花似锦,白帝城景区游人
如织⋯⋯初春时节,长江岸线大美风景引人醉。
漫步秀湖公园,湖面上绿树倒映、水鸟觅食,小朋友嬉戏游玩;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每天都有一群鸟类爱好者守着观鸟;在忠县新立镇的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青龙湖湿地、橘乡荷海、桃李梦园等生态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观光旅游。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生态美、产业兴的故事,每天都在精彩演绎。
近年来, 重庆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担当,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城乡居住品质的提升。青山常在、蓝天常驻、碧水长流的大美画卷,正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 十里钢城” 化身“ 公园城市”
悠悠长江沿着大渡口区的江岸,在重庆中心城区拐了一道弯,也绕出一片视野开阔的地带。
贴着岸线,老成渝铁路的轨道上,货运列车依然轰鸣穿梭,向行人讲述着这里的热血往事。
站在重庆钢铁的旧厂址上,重庆渝泓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胡浩讲起长江边上“ 十里钢城” 的故事滔滔不绝。
但当下,胡浩面临的要紧问题,是要为这片 6000 余亩的临江地块做好土壤修复——即便已经搬离中心城区,重钢的老厂址仍留下了因工业活动而污染的土地。 “ 这片区域就在长江边上,治理好了就是在保护长江。” 胡浩说。
2020 年,老重钢片区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全面启动。如今登高俯瞰这片宽阔的江畔,不少地块
的绿植生机勃勃。
“ 在这个体量大、技术难度高的环境修复项目中,我们不仅尝试多种前沿的土壤修复技术,还探索与住建等部门的协同机制创新,提升监管、审批、开发效率。 ” 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X组书记、局长周娟介绍,得益于此,老重钢的沿江地块细分后,就能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更详细的提前规划、优先治理、优先建设,做到环境修复和城市发展两不误。
眼前,前不久通车的逐梦大道车流不息。江北区的市民穿过重钢隧道即可在二十分钟内抵达
老重钢片区,相比过去节省了许多时间。
利用重钢老厂房改建而成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也实现了钢铁工业遗存的主题化改造,成为文
化传承、观光打卡、研修研学的好去处,收获大量人气。
在自然修复的同时锦上添花,大渡口区还利用城市边角、荒坡、岸线打造休闲绿地和市民公园,将全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 50%以上。“ 十里钢城” 如今化身“ 公园城市”,长江沿岸皆是人文“ 秀带”。
“ 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一体推进‘ 九治’ 攻坚,建设美丽重庆迈出坚实步伐。”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告诉记者,截至 2024 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 8 年保持Ⅱ类,74 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保持 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 5 年稳定在 325 天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 4 年保持 100%。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