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海南日报/2025 年/5 月/6 日/第 A04 版
75 载奋进路 自贸扬帆新征程——庆祝海南解放 75 周年高质量发展巡礼
海南各级民政部门助力答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 民生答卷”
护民生发展 守民生初心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通讯员 时权
2025 年初,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民政工作人员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的一条预警信息,得知民乐居委会黎某有一笔 3 万余元的自负医疗支出。经入户核实,黎某患有鼻咽癌,高额的医疗支出让他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在美兰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大致坡镇将黎某家庭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并将黎某单独纳入低保,每月发放低保金 750 元。同时,向其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此次救助,是民政部门采取“ 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 结合方式,实现从“ 人找政策” 向“ 政策找人” 转变的一个缩影。【更多写作资 料+微信:】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X和国家各项事
业中,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海南各级民政部门胸怀“ 国之大者”,心系“ 民生小事”,主动把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基本权益作为首要职责,把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政服务对象作为重要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助力答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 民生答卷”。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 阿公,给您理个清爽头!” 5 月 2 日 9 时许,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远景村委会广郎园村王
亚雄家的小院里,刘金秀打开工具箱,拿出理发剪,剪刀翻飞间白发簌簌落在地上。二十分钟后,
76 岁特困老人王亚雄摸着后脑勺笑道:“ 比镇上师傅理得还利索!”
收拾完理发工具,刘金秀掏出血压仪,一边为老人测量血压一边叮嘱道: “ 天热少喝酒,多喝水。 ” 老人连连点头。为王阿公检查完身体,刘金秀并不着急离开,而是边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边和老人聊起家常。阳光洒进房间,不时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
作为特困老人的照料护理人,刘金秀时常骑行十余公里穿梭于村落。她的工具箱里常年备着
理发剪、血压仪等。老人们常说:“ 这闺女上门入户嘘寒问暖,让我们感觉暖暖的。”
刘金秀和老人暖暖的情谊,是我省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
的生动注脚。
我省将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兜住、兜准、兜好
民生底线,把民生关怀真正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截至目前,我省城市、农村低保月标准分别达 770 元、750 元(三亚市城乡低保月标准均为
770 元),保障标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的 97%,低保标准城乡差距缩小至全国前列。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月标准达 1010 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较早实现了城乡区域一体化。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推动困难群众同全体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省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专项救助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形成“ 梯次缓坡”。截至 2024 年底,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取得突破性成效,全省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18.4 万人,特困人员 2.7 万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 4.9 万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 0.7 万人。其中,低保对象人数较上年增
第 1 页 共 4 页
长 3.3%,全省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救助的“ 基本盘” 和“ 核心圈层” 更加稳固。
同时,深入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打破户籍地限制,推动实现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将临时遇困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近年来,民政部门不断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精准保障措施,稳步提升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 全省共有 519 名孤儿、 2730 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16741名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 3498.79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