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5 年/5 月/9 日/第 001 版
湖南省民政系统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务实办、持续干——
以实绩实效绘就加速上行的民生“ 幸福曲线”
本报记者 王铭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扎实开展新时代“ 银龄行动”,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推动“ 一老一小” 服务更加均衡可及;启动实施三年“ 筑底” 行动,进一步夯实民政工作基础,提升民政工作效能,加速补短板固底板⋯⋯
立夏时节,湖湘大地民政改革创新实践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湖南省各地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部署,把握主线、干在一线,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三大方向,切实把民之大事办好、民生实事办实,以实绩实效画出一条加速上行的民生“ 幸福曲线”。
织牢兜底网 发展更有底【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 914】
2024 年年底,衡东县民政局在线上发现石湾镇甲枣村村民李华(化名)近一年的住院治疗自付费用超过 3 万元,随即将这条预警线索转给石湾镇民政办。镇、村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发现,打零工的李华收入不稳定,且父母患有慢性疾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今年 1 月,李华一家三口被纳入低保范围。 “ 自己的困难没往外说,民政干部却主动上门提供帮助,我感觉心里很温暖、生活有依靠。” 李华说。
李华一家被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是湖南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一个缩影。各地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拿出更加专业科学的态度,在抓好“ 键对键” 升级的同时,立足做好“ 面对面、手把手” 服务,把民生承诺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
长沙市以精准救助为导向、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设立
1300 余只社区发展基金, 形成贯穿各层级的救助辐射网, 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精准的救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