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宁波日报/2025 年/4 月/11 日/第 007 版民政在线
民生底色更鲜亮 幸福成色更饱满
——2020-2024 年宁波民政事业发展综述
记者 伍慧 通讯员 甬民轩
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省率先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人群覆盖,养老
金保障水平领跑全省;
连续五次荣登城市爱心 GDP“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上榜“ 2024 年中国城市慈善环境十强”,涌现出“ 顺其自然”“ 时代楷模‘ 钱海军’ ” 等享誉全国的慈善金名片;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孤困儿童平均保障标准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宁波民政事业发展的铿锵步伐。过去五年,我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践行“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厚植为民情怀,深化改革创新,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兜底保障网,托起稳稳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一
件件民生实事回应群众“ 急难愁盼”。
“ 墙面重新刷白,新装了空调、电视和电扇,像住上了新房子,感谢‘ 善居工程’ 。” 走进海曙区高桥镇岐阳村宣师傅家,墙面焕然一新,地面比以前平整了不少,还更换补充了日常家电,让老房子更加宽敞明亮。 “ 我们对房子的电线进行了细致排查,更换了老旧插座,以防电路短路引起火灾。 ” 海曙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科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宣师傅年纪较大,儿子又是残障人士,家居环境改造过程中,还专门配备了轮椅、便携式斜板等适老化、无障碍设施。
为帮助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2023 年起,我市启动“ 善居工程”,按照每户家庭 2 万元帮扶标准,对困难家庭家居空间进行改造。截至目前,“ 善居工程” 已惠及 1300 余户困难家庭。
实施“ 善居工程” 是我市创新探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多元参与的大救助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市域统一、城乡一体,在全省率先拓展单人户低保、低保渐退期、支出型低保等政策,用足用好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等 8 项基本救助政策,推动 70 余项惠及困难群众的政策落地落实。同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公益创投、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构建“ 物质+服务”“ 救助+慈善” 综合帮扶机制,保持救助家庭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 100%,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 民生温度”,增加“ 幸福厚度”。
在鄞州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 余名困境儿童手握小锄头,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 “ 大家摸摸看,薄荷叶背面的纹路就是它的‘ 经络’ 呢!” 在中药种植区,志愿者蹲下身来,引导孩子们观察薄荷幼苗。
这一幕,正是我市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的生动写照。孤困儿童平均保障标准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开展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将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强化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矩阵,11 家街道(镇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入选全省百佳案例⋯⋯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做精做实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努力倾听每一声稚嫩的惊叹,回应每一个成长的烦恼。2024 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累计关爱探访孤困、留守儿童约 6 万余人次,宁海入选全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
在甬城,“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的承诺掷地有声。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残疾人“ 两项补贴” 制度,实现全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同类别同标准,残疾人“ 两项补贴” 精准发放率达100%。同时,启动推进“ 精康融合行动”,建立了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建成了 10个县级服务机构(指导中心)、75 个精康服务站(点),初步搭建市、区(县、市)、街道(镇乡)三级优势互补、高效优质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截至 2024 年底,全市规范开展精康服务 1.1 万余人次。
打造幸福颐养圈,守护最美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