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法治日报/2025 年/4 月/29 日/第 007 版法治社会
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主动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家住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的张军结束了外出务工,原因是张军的父亲因意外导致腰部骨折,半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父亲的医疗康复费用、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压在了靠打零工养家的张军肩上。
然而,由于拥有一辆汽车,家庭财产超标,张军一家被挡在了低保的门槛之外。这辆车,曾是张军努力打拼的见证,如今却成了他无法获得救助的“ 枷锁”。对此,庄浪县民政局在先行给予其 4200 元临时生活救助金之后,针对这类问题,通过适当豁免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财产规定,将张军一家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并将其瘫痪的父亲纳入低保范围。
“ 救助工作不是把谁背在肩上走,而是陪着他们一起,把断了的山路重新接上。” 庄浪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得益于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无数个像张军一样的困难群众得到帮扶。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着力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困难群众一次办完申请
家住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宋强, 每周需要进行 3 次肾透析治疗, 正当宋强一家为医疗费发愁时,镇里的“ 政策雷达” 提前捕捉到他的预警信息。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宋强在“ 龙江民政通” 小程序上提交了救助申请。民政、医疗、住建、电力等 4 个部门,通过“ 救助通” 智慧平台开展自动联办,不到一个月,低保、廉租房等多项救助金就全部到了宋强的账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