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厦门日报/2025 年/4 月/27 日/第 A06 版政务新闻
顺应民生新需求 书写特区民政新篇章
我市全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民生温度托举城市幸福新高度
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张继斌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民政会议部署,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优先位置,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在兜底保障、服务提升、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书写特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日前,我市召开 2025 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民政会议精神,总结 2024 年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成就,部署 2025 年民政工作。会议从 8 个方面提出 49 条具体任务举措,勾勒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创新路径与实施蓝图。从社会救助的精准施策到养老服务的智慧升级,从儿童关爱的润物无声到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每一个民生细节都彰显厦门民政工作的温度与厚度。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新征程、新阶段的时代坐标下,全市民政系统将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续用制度护航、用改革赋能、用温情润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更多可感、可及、可信赖的“民政答卷”。
立足民生冷暖 厚植幸福底色
“民政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是温暖人心的工作。 ”这是市民政局基层干部小陈常挂
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眼中,兜住民生底线,服务百姓冷暖,是每一位民政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为有效兜牢“弱有所扶”的民生底线,我市持续统筹推进 8 项法定社会救助制度,推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张阿姨是一位独居的重度残疾老人,民政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她生活自理能力差,为其量身打造“托养+上门照护”服务套餐。每周有护理员上门协助,基本生活无忧。张阿姨说, “政府想得真周到,我们这些人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惦记着。 ”
聚焦“一老一小”,民政部门着力打造从摇篮到夕阳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以“近邻+养老”服务模式为支撑,全市不断优化 15 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布局,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目前,厦门已建成长者餐厅 487 家,其中 63 个长者食堂,424 个助餐点。思明区的蔡爷爷每天中午都到附近的长者食堂用餐。他笑称,“有热饭吃、有老伙伴聊天,比我一个人煮饭强多了。 ”
此外,儿童福利同样不容忽视。儿童福利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后,可以精准掌握辖区困境儿童信息。一位 10 岁的小朋友因家庭变故一度情绪低落,民政部门联合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一对一”关爱行动。经过半年跟踪辅导,小朋友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民政事关百姓人生大事, “一红一白”服务领域改革同步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在厦顺利实施,跨省新人预约登记更便捷。市婚姻登记处还推出“定制式”结婚登记服务,打造浪漫温馨的登记仪式体验。在殡葬服务方面,全市加快公益性设施建设,推动“简约办丧、文明祭扫” ,有效降低群众负担。
聚焦改革创新 构建服务新格局
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民政部门主动作为,在改革中提质,在创新中突围,逐步扩
大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在养老服务向全体老年人拓展的同时, 我市以湖里区列入国家 “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为契机,实施专项行动,加强和提升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能力,探索建设专业、有效的关爱服务机制。公办儿童福利机构实施开门办院,为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照料和公益关爱服务,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整合临时照料、心理辅导和家庭陪伴资源,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