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5 年/5 月/27 日/第 004 版市县财经
让“ 宅兹中国” 之城熠熠生辉
——陕西省宝鸡市培育创新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综述
本报记者 李文娣 通讯员 黄璐璐
陕西宝鸡,中国青铜器之乡,在此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内刻铭文“ 宅兹中国”,是“ 中国” 一词的最早记载。除了出土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还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这座走过数千年的古城,今天依然散发着历史的芬芳,越品越醇厚。
近年来,宝鸡市依托特有的青铜文化资源,持续发力文物保护,推进非遗特色产业发展,培
育创新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让历史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衔接、和谐双赢。
对标一流,扎实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博物馆是后代了解前人智慧和创造的重要窗口,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活动,向公众传播历史、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宝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近几年不断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
2021 年,宝鸡市印发《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在新建博物馆的基础上,按照国内一流博物馆标准,从提升基础设施、展陈手段、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等博物馆展陈和服务水平,实施北首岭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博物馆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形成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博物馆体系,建成“ 博物馆之城”。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前身是 1956 年成立的宝鸡文物历史陈列室,2010 年更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近年来,市级财政投资 2000 余万元,支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并通过验收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 碰撞· 交流· 融合—丝绸之路上的宝鸡与吐鲁番” 展览和法门寺博物馆“ 宁静的辉煌—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 获第二届陕西省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入选《秦岭》特种邮票,陈列的青铜器何尊入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宝藏(启蒙奠基)金银纪念币。
宝鸡北首岭遗址自 1953 年被发现后,于 1958—1978 年进行了 7 次发掘,发掘总面积 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 50 座、灰坑 75 个、陶窑 4 座、墓葬 451 座、出土文物 6000 余件。其中出土的船型网纹壶、鸟衔鱼纹壶、陶塑人面像等都是著名的史前文化艺术珍品,是研究仰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实物地。
2019 年,宝鸡市在保护区总面积 405 亩的遗址上启动建设北首岭文化遗址公园,规模宏大的
公园式北首岭博物馆也同时动工建设。馆内集中展示了 7000 年前宝鸡地区以北首岭遗址为代表
的新石器时期先民农桑、祭祀、田猎、制陶、丧葬等生活风貌。北首岭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观众
3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