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文汇报/2025 年/5 月/22 日/第 001 版
《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三年,“ 先听民意再决策” 成上海信访工作鲜明标签
民生“ 金点子” 书写人民城市新章
本报记者 何易 实习生 吴沛蔓
华灯初上的上海街头,外卖骑手卢红擦了擦额头的汗,转身走进刚刚延长营业的社区食堂。十几天前,他怀着忐忑心情提交的延长社区食堂开放时间建议,如今化作暖黄的灯光与热气腾腾的饭菜。“ 在这里,外地人也能为城市出力。” 他的感慨,道出无数市民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温暖故事。【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夏日,一间间教室曾如同蒸笼,学生们在闷热中难以集中精力,老师们讲课也备受影响。一位学生家长提出建议,希望校园加装空调。这一来自家长群体的呼吁,很快得到回应。市教委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推进中小学普通教室空调“ 能装尽装” 工作,切实改善师生上课环境。更令人振奋的是,该项工作还被纳入 2025 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莘莘学子送去清凉。
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上海两大机场年吞吐超亿人次。市民列多在频繁接触外籍人士中发现,过境免签旅客常因手续繁琐滞留,平均通关耗时近 45 分钟。他主动建言,提出优化过境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等方案。
建议提交后,变革迅速落地。虹桥、浦东机场 T1 航站楼启用 AI 智能闸机,刷脸核验将人均通关时间压缩至 8 分钟;全新亮相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集成 18 项功能,多语种服务全程护航。措施实施后,旅客满意度从 68%升至 92%,“ 上海服务” 品牌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