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有些提拔,你得看清
《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被委任“荔枝使”,表面上是“重任在肩”为皇上办事,实则是押命运货。这不是荣耀,是刀尖起舞,是拿命赌一个“办得妥”的差事。他若办妥,功劳也未必姓李。那顶花冠早已预备好了,是要扣在右相集团头上的。他若出错,不只是仕途尽毁,连命也得搭进去。
联想一下职场上有些类似的“提拔”。有些人把提拔想象得太体面了,总以为那是你能力被认可,是组织给你的肯定。可真正的提拔它靠的是利益协调、场面安排,还有一种说不出口的圈层共识。
单位出事了、没人愿意扛雷,于是你“突然被信任”,从以前默默无闻的小明突然变成了“明哥”“明总”。你欣喜若狂,以为终于熬出头,谁知根本没人打算真让你升,只是你刚好够用,又好糊弄。一件没人愿意碰的事,必须有人背,挑来挑去选中了你。领导层找你,不是因为觉得你骨骼清奇,是块当领导的料,他急需一个能短期内把坑填上的人,你“恰好合适”,不吵不闹,干活利索,还没背景,不至于出事后牵扯太多。
甚至更精妙的安排是这样:让你自己以为你在被培养,你觉得自己这匹千里马被伯乐相中了,可以施展拳脚了。其实领导只是不想自己下场,又要保住自己人,于是你成了操作空间。
你一旦接了这个活儿,就意味着你得在资源最少、时间最紧、情况最复杂的时候,去啃那块最硬的骨头。干好了,功劳可能是领导的;干砸了,那对不起,这口锅就结结实实地扣在你头上了。
这是演的,而你只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剧情工具,用完即弃。
别说你是被提拔,真要被提拔的人,哪会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往火堆里送?真正被培养,是资源先行、团队配置跟上、授权范围清晰,不是把你扔过去看你能不能在泥地里站住脚。
而有一种更高明的提拔,叫升职调离。给你一个更Fancy的title,一个更宽敞的办公室,却把你从原来核心业务里拔出来。你连周会都不用参加了,重要文件你也不用看了。你表面风光,实则被架空。谁在用你?没人。这不是提拔,是体面地把你请出去,是给别人让路的替身。
这种操作最毒的一点,是你很难反驳,你确实升了,是你自己没能干出成果;你确实得到了舞台,只是没人来听你唱戏。最后你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你不知道,整个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你成功,而是让别人顺利上位。
当然,最狠的一种提拔,是那种让你主动去撞墙的。领导会拍着你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告诉你,这个岗位多么重要,这个任务多么艰巨,只有交给你,他才放心。
然后你被感动到想哭,干劲十足、协调资源、挨个吆喝,结果项目还没开展多久,预算被砍了、人手不批、又说方向调整。你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成果也不成气候,最后摊个“执行不力”,报告上写得清清楚楚。你以为这是偶然?
可实际上呢?领导可能是想利用你的失败,来达成他自己的某些隐性目的。比如,掩盖他自己之前的决策失误。到时候,苦,你吃了;罪,你也受了;最后的结果,还是个负数,你成了那个被牺牲掉的炮灰。
有人可能会觉得,职场不至于这样黑暗吧。但你得明白一个道理,就像哪吒里的申公豹同学说得那样:“能成功的事情,凭什么轮到你做?”
一个容易做、能出成绩,还没什么风险的好事儿,凭什么轮到你一个没钱没背景的白手青年?领导的亲信、关系户,早就排着队等着了。
当一个看似“天降”的好机会,毫无征兆地像砸中牛顿的苹果一样砸到你头上时,你得先问问自己:“以我的资质,凭什么是我?”
你获得一次提拔的机会,和你能不能坐稳那把椅子,以及你坐稳之后能不能被继续重点培养,从概率的角度看,这根本就是三件难度系数完全不同的事。
那有没有好的提拔?当然有。但真正有益的提拔,背后从来不是偶然的信任,而是多个力量的联动结果。你被选中,是因为你能带动别人挣钱、带团队上成果、带老板保业绩。你不是被用,你是能用,差距就在这儿。
所以你听到别人对你说“组织重视你”,先别激动。问清楚:重视的是你,还是你能替他们省麻烦、挡风险、背责任?
你得看清,你拿到的,到底是一张能直达目的地的高铁票,还是一张需要你中途换乘十八次、随时可能晚点的绿皮车票。
你对组织有价值,才配有空间;你能创造利益,才配谈位置。职场里没有所谓的捡漏,只有临时牺牲品和长期筹码。
说到底,职场中,真正有价值的提拔,往往都伴随着资源的倾斜、能力的匹配和发展空间的拓宽。而那些需要你警惕的提拔,通常都绕不开一个核心:你是否正在成为别人利益链条中的一个工具,而非你自己成长路径上的主导者。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问能不能上,而是问:“上去了,我是不是能全身而退。”
有时候人要想清楚的不是该不该提拔,而是该不该上这个局。别被赏识迷了眼,别被头衔骗了心,最该防的,不是别人不提拔你,而是他们一边提拔你,一边把地上的坑挖得刚刚好合你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