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资治通鉴:提拔的门道只有一个,其他的全都是假的
拿破仑曾说: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有时候平台的高度,永远取决于你追随的人。
《资治通鉴》等记载,李斯早年学习帝王之术,入秦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秦王嬴政下令驱逐六国客,李斯上《谏逐客书》,秦王嬴政随即取消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后升为廷尉。
统一六国后,李斯升任丞相,参与主持议定皇帝名号、制定法律,统一车轨等等。但秦始皇驾崩后,李斯参与沙丘之变,后被诬陷腰斩于咸阳市集,并被夷灭三族。
从楚国的粮仓小吏到秦朝的开国丞相,李斯的每次跃升都印证着“跟对人”的魔力。当同龄人还在为资历苦熬时,他已看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真相。
世人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却忘了金子如果埋在荒漠,千年也不会有人问津。所谓提拔门道,不过是选对同行者的智慧:跟对了人,平凡能被托举成非凡;跟错了人,卓越也会被碾压成平庸。
01
跟对人,得看清时势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文明的兴衰,取决于能否应对时代的挑战。对个人而言,能否跟上时代的节拍,往往始于一次对“依附对象”的精准判断。
李斯在楚国郡里担任小吏,有次看到身处厕所和粮仓中的老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由此感叹人的境遇如同老鼠,区别只在于所处的环境;而选对跟随的人,正是选择环境的关键。
于是李斯前去师从荀卿,学习帝王治理天下之学。当时战国格局早已显露端倪,李斯敏锐意识到,“天下归秦”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于是毅然向西入秦国、投奔吕不韦。
不过,李斯很快发现年轻的嬴政绝非傀儡,而是渴望建功立业的雄主,于是果断与吕不韦切割,转而以“灭诸侯,成帝业”打动嬴政。由此既避开吕不韦日后倒台的牵连,又搭上秦王的快车。
“49年入国军”是一个大家熟知的网络流行梗,就是来形容在关键时期对局势判断严重出错,做出错误选择的人。
但看清时势,不是站在岸边猜测潮水的方向,而是潜入水中感知暗流的力量。职场中,真正的时势洞察力,是在“谁会成功”与“谁需要我”之间找到交集。就像有人死抱着夕阳行业,却没看到形势正在起变化,结果却是搭上了末班车。
记住,能带你上升的“势”,从来不是别人的光芒,而是“他的目标”与“你的价值”的共振。跟对“势”,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被时代放大,你的每一次付出都能锚定未来的坐标。
02
跟对人,得值得托举
彼得·德鲁克曾说:职场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恰如古人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跟对人的核心,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依附,而是让自己成为对方“必须托举”的存在。
嬴政亲政初期,因韩国水工郑国以修渠为名削弱秦国的阴谋败露,秦国爆发“逐客令”风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危急时刻,李斯写下《谏逐客书》,站在嬴政的立场,列举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秦孝公重用商鞅等史实,让嬴政明白驱逐客卿,无异于自断臂膀。
李斯借此不仅保住自己,更赢得嬴政的青睐。当然李斯的智慧还在于从不只做“执行者”,而是做“赋能者”。灭六国时,提出分化瓦解策略,让秦国以最小代价瓦解诸侯联盟;统一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这些举措无一不是精准对接嬴政的核心需求——不仅要征服天下,更要治好天下。
说到底,所谓的“值得托举”,不是靠谄媚讨好,而是靠“不可替代性”。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你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自然而言会成为被倚重的对象。
值得托举的核心,是让对方觉得“失去你,比提拔你更麻烦”。现实中,总有人总在纠结“如何让领导喜欢”,却忘了领导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完成任务”。
记住,托举从来不是施舍,而是投资——对方只会把资源投给“能带来回报”的人。当你成为对方“完成目标的必需品”,提拔不过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03
跟对人,得深谙人性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人际关系的核心,是看清对方的真实需求。跟对人的深层智慧,不仅在于读懂他人的欲望,更在于警惕欲望背后的深渊。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欲立胡亥为帝,找到李斯游说。起初李斯不为所动,但当赵高指出扶苏继位必用蒙恬、弃用李斯后,才开始动摇。李斯深知“沙丘之谋”一旦暴露或失败,必将万劫不复。“失去权力”的恐惧,让李斯最终选择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
人性的复杂往往在于“过犹不及”。李斯晚年对赵高的妥协,源于只看到赵高“能帮自己保住权力”的一面,却忽视其“包藏祸心”的本质;只算准胡亥“易于操控”的弱点,却低估其“昏庸无能”的程度。
李斯的悲剧正是从“过度利用人性”滑向“被人性吞噬”的过程。最终李斯被诬陷谋反,腰斩于咸阳街头,临刑前的那句“欲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道尽玩弄人性的代价。
深谙人性,不是戴着放大镜窥探他人的弱点,而是拿着指南针守住自己的边界。职场中,真正的人性智慧,是既会顺其势,也会防其险,正像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记住,跟对人不仅要知其所长,哎呦太漂亮在这里。更要察其所短——就像选择合作伙伴,不仅要看他能带你飞多高,更要看他会不会把你拖进深渊,真正高手都懂得在“价值交换”中保持清醒。
毕竟,能托举你上岸的船,不该是一艘即将沉没的破艇。
04
写在最后的碎碎话
李斯的一生是“跟对人”的成功样本,也是“跟错人”的失败教材。他看到嬴政的雄才,以谋略托举其霸业;却看错赵高的奸佞,落得身首异处。
“跟对人”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选择,而是动态权衡的智慧——既要在关键时刻看清时势,也要以自身价值赢得信任,更要在相处中洞悉人性的幽微。
职场晋升的真相,从来不是能力的线性竞争,而是选择的乘法效应。一个人的才华,就像一把利剑,握在对的人手中才能披荆斩棘;遇错的人,再锋利的剑也可能被蒙尘荒野。
记住,跟对人不是依附强者的苟且,而是与值得的人并肩,在时代的浪潮中,共同成就彼此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