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单位,越是出身普通,越是要沉住气!
有人问我,出身于普通家庭,没地位、没背景、没资源人在单位工作有什么建议?
我的回答:沉住气!
出身普通家庭,没有背景,缺少资源,一路靠自己奋斗进入体制,是大家眼里典型的“好学生”。
他们最大的幻觉,是深信“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是只要通过自身努力,领导就一定能看得见。
一度会给人留下用力过猛的印象。
他们见到领导如同见到当年的老师般毕恭毕敬,不自觉地带着一丝讨好;时间观念极强,却常常因怕迟到而过分紧张;
内心深处害怕冲突,恐惧领导的批评和同事的排斥,工作时常如一只受惊的小兔般战战兢兢,一天下来心力交瘁,仿佛整个都被掏空。
事实上,普通家庭出身的人进体制后越“乖”,越容易被当成耗材。
你是不是也这样?
领导电话一响,心跳直奔180,接起来连说三声“谢谢领导指示”;
同事甩锅时不敢反驳,只能默默加班擦屁股;
他们默认自己试错成本很高,不敢与同事发生冲突,更不敢反抗,绝对相信并严格遵守台面上的“规矩”,把“听话”当护身符。
而家庭条件相对优渥的人往往表现得更为淡定从容。
他们更了解单位运行规则,与交往不卑不亢,接到领导的电话时,语气稳得像谈天气预报;而你的爹妈还在叮嘱“千万要听领导的话”……
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逆袭三板斧:把“怂”炼成“稳”。
真正的高手,早把“沉住气”变成肌肉记忆。就像某县纪委的95后小王,被空降关系户抢功时,她笑着交材料,转头就整理工作记录发邮件抄送大领导;督查组突击检查,全场慌乱中她掏出提前准备的3套预案。
她的核心心法就三条:
1.稳住心态,培养钝感力。
学会“装”淡定,内心也许七上八下,但表面功夫要做到位。遇事时,先装也要装出那份沉着和淡定。
有时候,外在的表现会影响内在的情绪,装着装着,可能就真稳住了。
减慢语速,说话不要慌,想好再说,语气要坚定有力量。
人贵语迟,语速不要太快,声调不要太高。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电视上领导发言,几乎没有几个说话时嗓子又尖,语速又快的。
学会控制语速,试试先将要表述的话,对自己说一遍。和别人说话时,适当停顿,给对方思考时间。
2.杜绝“怕”的心态。
工作中出现失误,也不是故意的,下次改正就行,不要过度反思自己;
被领导批评,天不会塌下,你也不会被开除,保持冷静,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自我否定。
同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他不能把你怎么样,你越是怕,对方就越会蹬鼻子上脸;
不要本能地、着急忙慌地就去讨好对方,或者急于当“和事佬”去主动缓和关系。
很多问题、很多情绪,放一放,让它自己沉淀一下,反而没那么紧张和复杂。
3.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最缺的不是能力,是主场意识。
减少在工作中的卑微迎合,并转化为策略性协作。
开会发言前默念:“我是来推进工作的,不是来讨喜欢的”,这样你的脸上就不会不自主挂着讨好的笑容,也不会太在意别的评价和看法;
被表扬时回:“大家支持到位”,把个价值转为系统价值,不给留下急功近利的印象,有锅大家一起背;
被批评时答:“这个视角很有启发,我补充三点执行思路”,把攻击转为建设,而不是只会点头附和的小白。
写在最后:
所有卑微的迎合,都是弱者的麻醉剂。
狼群只敬畏能独自守夜的角马,领导只重用能控住场面的棋子。
你的镇定,就是最好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