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乡镇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镇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我县乡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面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乡镇是城乡发展体系的基石,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好乡镇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更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我县整体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以高度的ZZ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推进乡镇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乡镇人居环境有了一定改善,部分乡镇在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是阶段性的,问题和差距依然十分突出。当前,我县乡镇管理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乡镇行动快、标准高,面貌焕然一新;但也有的乡镇进展迟缓、效果不彰,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回潮的风险。乡镇之间、村屯之间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明显的“盆景”与“风景”的落差。二是“不精细”的问题普遍存在。许多工作还停留在“大扫除”式的粗放管理阶段,满足于“看得过去”,缺乏“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对街道的“毛细血管”、管理的“神经末梢”关注不够,线乱拉、车乱停、摊乱摆、垃圾乱倒的现象屡禁不止,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远未形成。三是“不持续”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工作带有“运动式”“一阵风”的色彩,检查时紧、过后则松,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常抓不懈的制度保障。前脚刚整治,后脚就反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陷入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同志们,乡镇精细化管理,绝非简单的市容环境整治,它是一场深刻的治理能力变革。其核心要义,不在于大拆大建、大兴土木,而在于用“绣花”功夫,从细节入手,在维修、修缮和常态化管理上下功夫。这不仅关乎“面子”,更关乎“里子”。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乡镇,是吸引人才、资本和项目的重要“梧桐树”,是体现政府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的最直观“名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精细化管理就是抓发展环境、抓民生福祉、抓治理现代化。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二、明确标准,聚焦重点,以“五个建设”和“五个规范”为抓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推进乡份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标准。空喊口号、大而化之是搞不好工作的。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个建设”和“五个规范”这一核心任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首先,要高质量推进“五个建设”,夯实精细化管理的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