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TCL工业研究院成立2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创新破万“卷” 智启新未来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2025年6月27日)
各位同事: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庆祝TCL工业研究院(工研院)成立20周年。在此,向工研院全体同仁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二十年来,工研院锚定显示与智能两大主航道,在动态背光、智能电视系统、印刷OLED/QLED、AI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变之路。
在我看来,工研院这20年的发展体现了三个特点:
首先是敢为人先的布局远见。工研院始终保持着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嗅觉,2006年,我们率先开发了区域动态背光技术,核心专利首次实现了中国企业对国际半导体领先企业的专利授权,引领了当时乃至现在的液晶电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2010年,我们瞄准趋势,研发出基于Android(安卓)OS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服务的企业,推动了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的转型升级。
二是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面对印刷OLED这一“无人区”产业领域,我们历经11年奋斗,终于实现在印刷OLED关键材料、器件结构与工艺等领域取得全链条突破,助力TCL华星于2024年11月建成印刷显示量产线并实现商业化,其核心技术被国家权威单位鉴定为国际领先。2024年我们还成功研制出行业领先的14吋印刷QLED样机,累计布局了超过2900件专利,居全球第二。
三是技术价值的产业化的实现能力。工研院不仅追求技术突破,更注重产业落地。我们从2016年开始AI布局,目前已实现了AI技术在制造和研发流程中的深度应用,有力地加速了TCL整个产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2023年,我们发布了业内首个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星智大模型,2025年自主研发的32B星智强推理模型在半导体显示领域能力已超越DeepSeekR1-671B。目前工研院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6000件,发明占比超95%,牵头组建了2个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形成了产业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