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以优良作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近日,参加县直机关股级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学习,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聆听了多位老师的授课,尤其是新上任的X书记亲自对我们作了专题授课,X书记对作风建设的深刻部署、对经济发展的清晰谋划,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作风”与“发展”的内在关联有了更透彻的认知,也对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有了更明确地把握。
此次培训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优良作风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过去我们常说“发展靠项目,项目靠环境,环境靠作风”,此次培训用具体案例印证了这一逻辑——某曾在X县投资的一家企业,因为我们干部作风问题,退出X,外地主动与企业对接后到当地发展,现在已经成功上市。这个案例让我真切感受到:作风不是“虚指标”,而是能转化为企业满意度、项目推进速度、经济增长动能的“实效益”。
X书记还对当前作风建设的“痛点”剖析,更让我清醒认识到问题所在。部分干部存在的“躺平”心态、“重表态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遇难题绕着走”的畏难情绪,看似是个人作风问题,实则会延误政策落地、挫伤市场信心、阻碍发展步伐。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作风上的‘松一寸’,发展上就会‘退一尺’,唯有破除作风积弊,才能为经济发展扫清“绊脚石”。正如培训中强调的,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把握好X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X高质量发展助力。
结合自身工作,此次培训也让我明确了“怎么干”的路径。立足岗位践行作风,为经济发展贡献“办公室力量”。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在撰写材料、筹备会议、协调工作时,始终围绕“服务经济发展”这一核心,确保工作方向与单位决策、地方发展需求一致,避免“只见业务、不见大局”。二是提升“履职能力”:主动学习经济政策、产业知识,了解市场主体需求,避免因“不懂经济、不了解企业”导致服务脱节;改变以往“等任务、等指令”的惯性,主动对接业务股室与市场主体——例如提前梳理企业政策咨询高频问题,制作“办事指南”;主动跟踪重点项目进度,提前协调解决审批、要素保障等难题,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同时优化工作方法,运用信息化工具(如线上审批系统、数据汇总平台)提升效率,让办公室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性”。三是严守“纪律底线”:在对接企业、推进项目中,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良作风,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维护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
此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推动作风转变、助力经济发展的“起点”。未来,我将以此次培训的精神为指引,把“优良作风”融入每一项具体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项目推进,以“店小二”态度优服务质量,以“敢担当”魄力破发展难题,让作风建设的成效,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为绘就区域经济发展新图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财为镜正作风以审为剑护营商
市监局财务审计股
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局财务审计股股长,参加X书记组织的作风建设专题培训班,既是一次思想淬炼,更是一场行动指引。培训以廉洁自律为根、以营商环境为脉,结合财务审计工作实际,让我对“作风建设无小事,财审责任重如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一、廉洁自律:筑牢财务审计的“防火墙”
培训班中,千岭乡违规吃喝案例的剖析发人深省。个别干部因“小节失守”滑向违纪深渊,警示我们:财务审计岗位作为单位“钱袋子”的守门人,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约束自身。
财务审计工作涉及资金拨付、预算执行、项目审计等关键环节,每一个数字、每一笔支出都可能成为廉政风险点。例如,在专项资金审批中,若放松对票据合规性的审核,可能为虚假报销打开口子;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若对供应商资质把关不严,可能滋生利益输送。这要求我们:
严把“审核关”。建立“三级联审”机制,对大额支出实行股室初审、分管领导复核、X组会终审,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可查;织密“监督网”。定期开展内部审计,重点核查招待费、差旅费等易发问题领域,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整改+回头看验收”;绷紧“纪律弦”。通过“廉政家访”“财务人员廉洁承诺”等活动,将监督从“八小时内”延伸到“八小时外”,筑牢个人与家庭的双重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