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攻坚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会议,核心在于传达落实国家及本市关于持续深化“双减”改革的最新政策精神与工作部署,精准剖析当前我区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动态与新挑战,系统部署暑期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前期,相关部门已就市级会议精神作了传达,并就我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联评联审工作提出了细化方案,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我完全赞同。整治校外培训乱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校外负担,是X中央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重大教育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X之大计”,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入新阶段,“双减”工作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暑期治理成效直接关乎全年工作成色,关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我们必须以高度的ZZ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聚焦核心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全区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暑假。下面,我围绕三个关键方面部署工作:
一、锚定历史使命,扛起暑期治理ZZ担当
深化对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是将上级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成效的思想前提,是确保治理方向不偏、靶心不移的根本保证。本部分我们将着力提升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为打赢暑期治理攻坚战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一)思想铸魂:深刻把握治理工作的ZZ属性与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校外培训治理是关系千万家庭切身利益、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具有深远的ZZ意义。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科类培训显著压减,非学科类培训逐步规范,教育生态持续向好。但是,治理成效尚不稳固,基础仍需夯实。暑期作为校外培训需求高峰与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的敏感期,一些机构受利益驱动,违规办学冲动依然存在,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手法翻新,安全生产漏洞与预收费风险相互交织,极易损害学生权益,冲击治理成果。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深刻领会抓好暑期治理是维护中央权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拓展“双减”成果、防止反弹回潮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守护家庭合法权益的关键举措,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重要环节。全区各相关部门、街镇务须从讲ZZ、顾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暑期治理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
(二)战略引领:精准洞察治理任务的复杂性反复性
暑期校外培训治理不是孤立的短期行为,而是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体现在治理对象的多元性与治理行为的隐蔽性上:非学科类培训业态繁杂,资质、课程、师资标准不一;部分机构通过“一对一”“众筹私教”“高端家政”等方式规避监管;“退费难”“卷款跑路”等现象威胁财产安全;“包过”“提分”等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学生、家长认知偏差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优质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仍需加力增效。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治理规律,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充分准备,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应对复杂局面,确保治理过程蹄疾步稳、治理结果标本兼治。
(三)方向校准:全面对标中央要求与人民期待
深入推进暑期治理,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暑期治理行动自觉融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目标来谋划和推进。这要求我们处理好几对关系:坚持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既坚决打击违规行为,又积极引导行业健康转型;处理疏与堵的关系,一方面严控增量、消化存量,另一方面扩大优质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平衡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的关系,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激发机构内部治理活力。最终目标是将校外培训行为彻底纳入规范、阳光、安全的发展轨道,使之回归立德树人、有益补充的本位,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让广大学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唯有方向不偏、靶心不散,才能凝聚最大治理合力。
二、聚焦核心阵地,打响暑期治理三大攻坚战
暑期治理攻坚是全年治理工作的关键战役,必须集中优势力量,聚焦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打击。本部分将部署开展“安全风险清剿”“合规经营加固”“协同共治深化”三大攻坚战,全面净化暑期培训生态。每个攻坚战包含系列精准举措,务必落实到位。
(一)安全风险清剿战:筑牢校外培训“生命线”
保障师生安全是校外培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没有安全保障,一切发展成果都将归零。必须将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作为暑期治理的重中之重,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资金安全护航行动。严格执行预收费管理规定是实现资金安全的关键闸门。强制推行“一次性收费上限”刚性标准(即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要求所有培训机构在经营场所显要位置、格式合同首页、官方网站(或APP)首屏予以显著公示,确保消费信息透明对称。深化落实预收费银行托管机制,将是否按要求开立并规范使用银行托管账户作为机构年检年审、日常监管评级核心指标和一票否决项。强制要求所有机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与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签订资金托管协议,开设唯一的预收费专用账户,确保预收费与机构自有资金实行隔离分账、独立管理。核心实施路径是“一课一划扣”模式,即托管银行依据经过核验核实的实际授课进度,按单次课程节点将相应比例的托管资金划转至机构结算账户,划扣时间严格禁止早于对应课程服务实际开始前五个工作日。此项机制从技术上根绝机构挪用资金和卷款跑路的可能性,是当前保障资金安全的治本之策。建立“预收资金异动+信访投诉异常”风险预警模型,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实时共享信息,对疑似资金风险点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场所安全达标行动。消防安全设施与疏散条件是场所安全的生命线。立即部署对全区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场所(无论学科、非学科类别)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重点核查场所性质是否符合要求(严禁使用居民住宅、工业厂房等不符合要求的房屋),消防设施(烟感报警、喷淋系统、灭火器材、消防栓等)是否按规定配齐且有效可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并标识清晰。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未经消防验收或备案的机构,依法采取关停措施。强化场所建筑结构安全检查和加固指导,对老旧、危旧场所坚决清退。加强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培训,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提升机构自防自救水平。教学安全强基行动。确保师资合格、内容健康是教学安全的核心要求。严格核查所有从业人员的背景资质,严禁聘用无相应职业资格(如体育教练资格证、艺术考级考官证等)或无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执教,强制要求机构在显著位置公示所有教师的真实姓名、照片、相应资格证编号。强化教材内容的ZZ导向和科学性审查,严禁使用未经审定或含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错误思潮内容的教材教辅。严禁开展任何违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规律的高强度、超负荷练习。对涉及特殊设备(如体育器械、实验器材等)操作的课程,必须落实操作规范和全程监护。关注学生心理安全,严禁在教学中使用语言暴力、惩罚性训练等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推广使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明确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安全责任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