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专门召开这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问题症结,压实各方责任,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XX同志通报了近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情况通报得客观、问题点得精准,大家要认真对照,深刻反思。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我们做好一切生态环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一度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成绩稍纵即逝,问题不容忽视,形势依然严峻。对标中央和省里的工作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对标“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ZZ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的翻身仗,以实干实绩实效回应群众关切、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答卷。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成绩要看,但问题更要看清、看透。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日常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领域、一些指标甚至出现了反弹和下滑的风险,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第一,大气环境质量警钟长鸣,改善成果亟待巩固。蓝天白云是民生之福。曾几何时,我市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85.5%提升至2024年的89.3%,特别是2024年1-7月,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1.5%。这充分说明,只要措施得力,工作到位,空气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善的。然而,进入2025年以来,这一良好势头未能得到有效延续。根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升反降,预计约为88.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也出现了小幅度的不降反升,这在全省是少有的,给我们亮起了红灯。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抓大气污染防治上的韧劲不足、后劲乏力。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的“三源同治”体系存在明显短板(新闻稿)。部分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治理进度缓慢,移动源污染贡献突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标准不高、措施不严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问题依然普遍;烟花爆竹源头减量和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在一些县区、一些时段还存在“一阵风”现象,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让我们过去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影响到我们既定的“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
第二,水环境质量稳中存忧,局部风险不容忽视。我市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保护好一江碧水是我们的天职。近年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如2021年1-7月,14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100%.2024年,全市5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这是我们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显著成效。但是,“总体优”不代表“处处优”,“无大恙”不等于“没小病”。在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局部性、支流性的水环境风险正在积聚。一些城乡结合部、乡镇所在地的支流、小微水体,水质恶化趋势明显,黑臭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给下游水体带来污染隐患。部分县市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进展滞后,导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更为关键的是,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制约因素。根据《XX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我市是畜禽养殖大市,但部分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简陋、运行不正常,甚至直排、偷排现象屡禁不止,对局部水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就像是“木桶的短板”,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导致我们水环境保护的堤坝出现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