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市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聚焦不动产“登记难”这一历史遗留的“硬骨头”,听取进展、分析症结、压实责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打好这场化解攻坚战。不动产登记工作,一头连着政府治理,一头连着百姓民生。每一本产权证书,承载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朴素期盼,更是对X委政府施政能力和公信力的直接检验。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直接影响着我市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必须以高度的ZZ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彻底清除这个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民生领域里的“老大难”。
下面,围绕这项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化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特别是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部门,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在去年,我市全面启动并完成了2024年度的集中整治行动,通过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成功化解了一批时间跨度长、牵涉范围广、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项目超过百个,为近万户家庭解决了产权登记难题,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一是存量问题基数仍然不小。据初步摸排,全市目前仍有数十个项目、数千户居民的产权登记问题悬而未决。这些问题成因极为复杂,往往涉及用地手续不完善、规划核实困难、消防验收未通过、开发主体灭失、税费欠缴等多种情形交织叠加化解难度极大。二是个案处置难度持续攀升。早期遗留的问题,很多存在于政策法规的“模糊地带”,一些项目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或流程问题,演变成了需要运用ZZ智慧和高超治理艺术才能破解的综合性难题。三是新增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建设、销售环节仍然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就可能一边化解旧账,一边产生新账,使我们陷入“前清后欠”的被动局面。
面对这样的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三个维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ZZ任务。民心是最大的ZZ。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表面看是经济纠纷、法律问题,根子上却是执政理念问题、群众立场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行动中。产权不明、办证无门,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对X和政府的信任就会受到侵蚀。因此,必须把化解“登记难”问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给人民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第二,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发展硬仗。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的不动产登记效率和便利度,是衡量其营商环境的核心指标之一。如果大量的房产无法登记、无法正常流转、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不仅会抑制消费、影响金融稳定,更会严重削弱外界对我市投资兴业的信心。反之,高效、规范的登记服务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因此,解决“登记难”,就是稳预期、强信心,就是优环境、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