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文旅集团高质量考核暨巡察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文章来自★公文思享□文库
今天,集团召开这次高质量发展考核暨巡察整改工作推进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一方面,是正视现实、传导压力,针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和年度高质量考核的刚性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复盘与部署;另一方面,是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就市委巡察整改这一严肃的ZZ任务,进行再动员、再深化。可以说,这是一次直面问题的分析会,更是一次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的攻坚会。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各所属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在这里,肩上都担负着集团生存发展的重任。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任务更不等人。下面,围绕会议的两大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差距,深刻剖析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集团当前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不只是一张成绩单,更是衡量集团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和干部能力的核心标尺。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不容回避。
第一,经营业绩的警示信号已经亮起。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和持续承压的消费市场环境,集团的经营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初步统计,上半年集团整体营业收入仅完成年度目标的42%,利润总额距离序时进度更有较大差距。部分核心业务板块,如餐饮、酒店,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三个深层次问题:
一是市场应变能力不足。长期以来,部分单位习惯于“坐等客来”的传统模式,面对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新趋势,反应迟缓、创新乏力。材料中提到的社会化餐饮企业,通过外摆、外卖、直播带货、团餐定制等方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而集团内部一些单位在这方面还停留在“要不要做”的讨论阶段,错失了大量市场机会。
二是成本管控意识淡薄。在“开源”受阻的同时,“节流”的阀门也没有拧紧。一些单位在采购环节缺乏精细化管理,同类物资的采购成本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5%-10%;人力成本刚性增长,但人效比却未见提升;部分在建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出现了超预算的苗头。这种“重投入、轻产出,重场面、轻效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正在严重侵蚀集团的利润空间。
三是协同联动效应不彰。集团内部各业务板块、各企业之间,仍然存在“各扫门前雪”的现象。酒店、餐饮、康养、文创等业务板块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闭环。例如,康养客户的文化消费需求、酒店住客的深度美食体验需求,都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开发和内部转化,宝贵的客户资源在体系内流失,没有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第二,考核指标的刚性约束愈发趋紧。
根据市国资管理部门最新的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考核体系已经从过去单纯看重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发展和内部管理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照这些标准,集团在多个维度都存在明显短板。
在经济效益指标上,除了营收、利润等传统指标外,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反映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指标被赋予了更高权重。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集团的资本回报率长期在低位徘徊,这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在社会效益指标上,考核要求对品牌影响力、文化传承贡献、公众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评估。集团作为XX市文旅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推动XX“世界美食之都”建设、擦亮城市文化名片等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然而,目前的工作更多停留在概念和零散活动上,未能形成可量化、可展示、可感知的标志性成果,在考核中难以拿到高分。
在创新发展指标上